冠盖满京华19楼原标题:现场 古代人是怎么运动的?体育项目有哪些?“竞出东方——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特展”在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启幕
悠悠华夏五千年文明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体育运动。华夏民族从劳动生产、礼仪教化、军事行动、娱乐养生、民俗节令等活动中逐渐演变出各种锻炼身心的体育活动。
8月4日,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四川博物院联合主办,长江流域博物馆联盟、中国民族博物馆等18家文博单位协办的“竞出东方——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特展”在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拉开帷幕。
中国博物馆协会史前遗址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任、跨湖桥遗址博物馆馆长吴健致欢迎词
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省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省博物馆副馆长蔡琴致辞
本次展览汇聚的105件(套)体育文物精品,彰显了中国古代鲜明民族特色和东方神韵的体育文化:西周射礼比肩希腊竞技,战国蹴鞠始开足球之端,汉代百戏兴盛,魏晋养生发达,唐人热衷马球,两宋流行蹴鞠,宋元捶丸家喻户晓,明清武术流派并起,历代棋弈游艺雅俗共好,可谓“竞出东方”。
中华体育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中华民族的远古先民在采集渔猎的生产生活和部落冲突的战斗中,逐渐衍生出投掷、奔跑、跳跃、攀登以及射箭、舞蹈等专门的身体训练和娱乐活动,形成了区别于生产性活动的教育、竞技、游戏等原始体育活动,人类最初的体育运动雏形便由此孕育、孳生,为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古代体育项目创造了条件。
中国古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为了加强适应国家统治和战争需要,统治者极力推广礼仪教化性质的活动,同时发展武备,训练士兵,嬗变出“竞之于礼”的中华传统体育活动。因此射礼与御术构成了古代君子培养的必备技能,射与御也成为中国古代最早的体育教育内容。不仅如此,参与运动竞技被作为培养人的礼仪和品格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凸显了中国古代祭祀天地、宣示和平的礼仪象征。
在华夏文化的土壤中,历史慷慨地给了中华民族发展“武”的时间和条件,使其衍生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射艺狩猎、军事武艺、武举武学、武术拳术等活动无不蕴含着古人“尚武”的观念。“武”与古代军队的作战技术有较深的渊源,高度组织化和制式化的军队作战体现出竞技之武;同时由“武”孕育出的各种武艺也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质,表现出民间性、竞技性、健身性、表演性等多种文化功能。
“戏”,禽戏,中国古代模仿动物形态的养生保健操。中华民族曾以中国古代哲学中道法自然、重人贵生、天人和谐等观念为指导,以中医藏象、经络、精气学说为核心,发展出了内容宏富、完备的养生方法体系。其中,导引、行气功法因行功时以肢体运动、呼吸运动、按摩或彼此相互配合的方式进行,又以脏腑协调、形神兼养等作为思想原则,可谓是一种颇具中国特色的运动养生方法,在古代各个阶层中均有习练。
中国古代球类运动集对抗性、策略性、趣味性为一体,种类繁多,规则完备,主要有蹴鞠(古代足球运动)、马球(骑马挥杖击球)、捶丸(徒步执杖击球)等运动形式。不同的历史阶段,这些球类运动或为军队训练的手段,或为重要的赛场竞技,或为民间娱乐的方式,无论在宫廷还是在民间均广为流传。其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并有严密的比赛规则和道德礼仪要求,反映出球类活动在古代东方起着一定的道德教化作用。
中国古代有着非常丰富的游艺竞技项目,既包含有愉悦自我、健体养形的游戏娱乐,如棋类、垂钓、秋千、风筝、冰嬉等;也有技能表演、张弛有道的竞技活动,如汉代百戏中的倒立、掷丸剑、燕濯等类似现代体操技巧的表演项目和扛鼎等较力竞技活动;也有龙舟竞渡等民俗节令性的大型赛事活动,以及由娱乐性质的角抵逐渐发展到制度化竞技的相扑和摔跤。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古代体育的娱他娱己的功能和人们的参与诉求。
开幕式结束后,由四川博物院副院长、研究馆员谢丹主讲的《竞出东方——一场全民健身的古代运动会》讲座在博物馆二楼报告厅举行。谢院长阐述了本次展览的策划理念以及中国古代体育文物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中国古代体育崇尚礼仪、追求公平、文武兼备、形神双修等特点,也是现代体育追求的理想与价值,更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取信于人的价值追求。挖掘中华古代体育之源,解析礼、武、戏、力、艺所体现的文化和人文精神,启迪世人领悟东方智慧之内核,唤醒中华民族自信之记忆。
风雅颂扬,深耕于陈列布展、数字艺术媒体、影视制作、城市雕塑等领域,且具备全甲级资质的多元化文化传播集团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