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挖坑活埋流浪狗武汉体育学院(学校代码:10522)原名中南体育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体育院校之一,1953年成立于江西省南昌市,1955年迁至湖北省武汉市,1956年更名为武汉体育学院,为国家体育总局直属,2001年调整为国家体育总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
学校坐落在秀丽的东湖之滨,依山傍水,校园环境优美,场馆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文化底蕴浓郁,办学特色鲜明。学校秉承“公勇诚毅,学思辨行”校训,坚持“融体育、科技、人文教育为一体,集道德、文化、专业素质于一身”的办学理念,2018年入选湖北省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竞技体育办学特色突出。1980年,按照国家体委(现国家体育总局)关于高等体育院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规划,成立附属竞技体育学校。
2003年,组建竞技体育学院,现开设有赛艇、皮划艇、蹼泳、帆船帆板、冲浪、和摩托艇等水上项目,摔跤、拳击、跆拳道、空手道等重竞技项目和田径、体操等项目,拥有员500余人,教练员44人,其中国家级教练员12人,70多人次曾在国家队执教,多名教练员和运动员获得“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国家体育运动一级奖章”“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学生张香花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获得赛艇项目1枚银牌和1枚铜牌,结束了中国划船项目与奥运会奖牌无缘的历史,开创了体育院校学生在奥运会上夺取奖牌的先河。
1988年以来,所培养的运动员在世界三大赛(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共计获得金牌156枚,银牌41枚,铜牌44枚;
亚洲三大赛(亚运会、亚锦赛、亚洲杯)共计获得金牌98枚,银牌20枚,铜牌21枚;
全国三大赛(全运会、锦标赛、冠军赛)获得金牌538枚,银牌222枚,铜牌219枚。
培养和输送了张香花、杨威、程菲、吕会会、管晨辰等一大批在世界重大比赛中屡获佳绩、为国争光、为省添彩的优秀员和竞技体育复合型人才,为体育强国、体育强省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体育事业贡献奖”、获批国家体育总局“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体育教育、休闲体育(含高尔夫方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体能训练、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舞蹈表演(国际标准舞、健美操、啦啦操、大众艺术体操、街舞、爵士舞方向)、表演(武术表演、服装表演、健身健美、健身模特方向)、舞蹈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视觉传达设计、新闻学、英语、汉语国际教育、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体育经济与管理、应用心理学、运动康复、康复治疗学、教育技术学、机械电子工程。
学校招生实行远程网上录取,在录取过程中,严格执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高校招生委员会划定的各批次录取分数线,在此基础上根据考生填报志愿的情况,以考生电子档案为依据综合考察、择优录取。考生电子档案按规定投入学校后,学校将根据其填报的专业(类)志愿,视考生的思想政治表现、体检等各方面情况,按投档成绩由高到低择优录取。
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文化和体育专项成绩达到学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基础上,根据考生的文化成绩和体育专项成绩进行综合分计算(综合分=文化考试成绩/6×30%+体育专项成绩×70%),分项目依据综合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在综合分相同的情况下,体育专项成绩排名高者列前。
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跆拳道项目分男女录取。田径项目根据小项特点分类录取。其它项目按男女混合录取。
武汉体育学院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在武汉体育学院本部录取结束后,从填报服从调剂到武汉体育学院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的考生中录取。
体育类专业按照专业清原则安排专业录取。湖北省统测成绩优秀的考生,填报体育类单设志愿栏,由学校自主确定统测和文化录取标准,优先录取体育类本科招生计划30%,其它70%体育类本科招生计划按照湖北省招生委员会体育专业投档原则(体育身体素质测试成绩、文化成绩达到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根据考生志愿,按高考成绩的50%与体育身体素质测试成绩的75%之和进行排序),由高到低排名录取。湖北省外考生根据生源省投档原则,按照投档成绩由高到低录取。因所报专业招生计划数所限不能满足考生志愿的,若考生服从调剂,可安排至其他体育类专业。
舞蹈表演(国际标准舞、健美操、啦啦操、大众艺术体操方向)、表演(武术表演、健身健美方向)专业采用校考成绩录取的考生文化成绩达到所在省(区、市)录取控制分数线后,按综合成绩排序录取,综合成绩=文化成绩/文化总分×100×30%+校考专业成绩/专业总分×100×70%。录取程序:同时填报了校本部和武当山校区专业志愿的考生,先录取校本部计划,再录取武汉体育学院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计划;武当山校区计划只从填报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专业志愿的考生中录取。
舞蹈表演(国际标准舞、健美操、啦啦操、街舞、爵士舞方向)、表演(健身模特方向)专业采用统考(联考)成绩录取的考生对于有统一投档原则的省(区、市)认可相关省(区、市)投档原则投档,在文化和专业都合格的投档考生中,按照投档成绩由高到低录取,不设专业级差,无单科要求;对于没有统一投档原则的省(区、市),在文化和专业都合格的考生中,按综合成绩排序录取,综合成绩=文化成绩/文化总分×100×30%+统考专业成绩/专业总分×100×70%,不设专业级差,无单科要求。
报考舞蹈表演(国际标准舞方向)专业考生男生身高要求1.70米及以上,女生达到1.60米及以上;报考表演(服装表演)专业男生身高要求达到1.80米及以上、女生身高达到1.68米及以上。
舞蹈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视觉传达设计、表演(服装表演方向)专业全部使用省级统考(联考)成绩。
1.对于有统一投档原则的省(直辖市、自治区),认可相关省(直辖市、自治区)投档原则投档,在文化和专业都合格的投档考生中,按照投档成绩由高到低录取,不设专业级差,无单科要求。
2.对于没有统一投档原则的省(直辖市、自治区),舞蹈学、表演(服装表演方向)专业,在文化和专业都合格的考生中,按照综合成绩由高到低录取(综合成绩=文化成绩/文化总分*100*30%+统考专业成绩/专业总分*100*70%),不设专业级差,无单科要求;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文化和专业都合格的考生中,按照高考文化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投档,对于投档考生,按照高考文化成绩由高到低录取;视觉传达艺术专业在文化和专业都合格的考生中,按照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投档,对于投档考生,按照专业成绩由高到低录取,不设专业级差,无单科要求。
新闻学、英语、汉语国际教育、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体育经济与管理、应用心理学、运动康复、康复治疗学、教育技术学、机械电子工程等文理类专业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划定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上,按照投档成绩择优录取。若生源不足,将征集志愿。征集志愿仍不足则将剩余计划调剂到其他生源质量好的省份完成招生计划。对于高考成绩相同时按照语文、数学、外语成绩比较排序。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考生遇同分并列,录取时执行省级招生管理部门的规定。对拟录取考生的专业安排,按考生的院校志愿、专业志愿、高考成绩的顺序进行确定。如考生所填志愿都无法满足时,服从专业调剂者,根据考生成绩在允许调剂的专业范围内调剂录取,否则作退档处理。
英语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报考英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考生,外语单科成绩不低于90分(满分150分,如非150分,需折算分数)。
凡达到学校相关要求,可申请以下国家奖助学金:大学二年级及以上特别优秀本专科生可申请获得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大学二年级及以上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获得国家助学金(4400元/年、3300元/年、2200元/年)。
学校另设有学校奖学金、优秀运动员奖学金,奖励在学习、训练、科研、竞赛、社会活动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
学校设立资助育人扶贫助困基金,为家庭经济困难且努力学习、表现良好的学生提供资助;学校开通绿色通道,协助办理国家助学贷款,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多种勤工助学岗位。
办学历史悠久。体育教育学院始建于1953年,原名为体育系,2006年更名为体育教育学院,是武汉体育学院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专业院系。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于1953年开始招生,研究生教育始于1960年,目前招收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博、硕士研究生以及体育硕士(体育教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共培养30000余名本科生、2000余名硕士研究生、100余名博士研究生,为我国体育领域输送了大量优秀的专业人才。现有体育教育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446名,博、硕士研究生601名。
师资力量雄厚。体育教育学院设置行政办公室、教学办公室、辅导员工作室等办事机构,下设田径、体操、篮球、乒羽排、体育理论、训练竞赛六个教研室,共有教职工109人,其中教授22名,副教授39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7名、硕士学位教师56名;受聘博士生导师9名,硕士生导师63名;入选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名,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2名,国际级裁判员9名。
学科成果斐然。体育教育学院注重学科建设。体育教育训练学连续入选湖北省“十三五”“十四五”优势特色学科(群),也作为主干二级学科助力体育学一级学科在全国高校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类,现拥有省级“科学运动与健康促进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校级“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中华体育精神研究院”等平台。近年来,获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近20项,其中重大3项,重点4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奖项10余项;学术专著、核心期刊论文等数百部(篇),为深化专业改革注入创新动力。
专业优势突出。体育教育专业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共获批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15门,其中《体操》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拥有体育教学技能创新团队等4个省级教学团队,田径教研室、体育理论教研室获评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思政教育特色。体育教育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模块化体系建设,以课堂教学、典型示范、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为抓手,形成了“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1人被湖北省教科文卫体工会评为湖北“师德先进个人”,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体操教研室党支部获批2019年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学院党委入选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参与“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公益支教活动、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组织的“体教融合走基层”活动,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体育报、湖北日报、陕西日报等多家媒体平台连续报道,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实践能力凸显。体育教育学院不断强化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发展,目前设有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斯篮搏、毽球等7个校代表队和体操学校。近年来,我院运动员在国际、国内各级赛事中获得冠军或一等奖70余项次,其中男子篮球和女子篮球代表队在全国体育院校联赛2次荣获第一名,男子排球、女子排球、乒乓球代表队在湖北省第十二届大会荣获第一名,获得男子团体第一名等优异成绩。由我院培养输送的杨威、程菲、李珊珊、吕会会成为为国争光的等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管晨辰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夺得平衡木冠军。开展了以“大学生教学技能比赛”“学生系列专项教学积分排名赛”等学科竞赛为龙头的学生实践教学活动,在湖北普通高校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学技能竞赛活动中,我院学生共获一等奖4人次。
对外交流广泛。体育教育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学习交流。近年来,多次选派体操、乒乓球等项目专家去国外讲学交流,派遣30余名学生赴境外高水平大学学习。学院牵头创立了“国际体育教育高峰论坛”(IFPE),与德国科隆体育大学等10多所国际著名体育大学开展国际合作。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亚洲体操联合会、国际体操联合会先后在我校挂牌建立“国家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亚洲体操培训中心"、“国际体操学院”、“中国体操运动协同创新平台”。学院与国际篮联(FIBA)中国区和中国篮球协会以及全国多个省(区)体育局、行业体协和企业在科技服务、体育人才培养等方面广泛开展交流、合作。
面对新时代高等体育教育新的发展要求,体育教育学院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健康中国、体育强国、人才强国”战略,围绕学校“两个率先”、“三个一流”任务,以建设“国家一流体育教育专业”为目标,以创新型、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为核心,赓续传统、团结协作,勤奋实干,建功立业,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体育教育学院。
体育教育专业是武汉体育学院办学历史最为悠久、教学科研实力最为雄厚的专业之一,于195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60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006年招收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研究生。体育教育专业2008年获批教育部特色建设专业,2011年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201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2018年获批荆楚卓越教师协同育人计划项目,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体育教育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现有本专业本科生1436人,共有教职工109人,其中教授22名,副教授39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7名、硕士学位教师56名;受聘博士生导师9名,硕士生导师63名;入选省部级人才计划6人次,国际级裁判员9名。近年来本专业承担国家级教学科研重大项目3项、重点项目3项,一般(青年)项目11项,获省级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4项,拥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个。
体育教育专业办学条件优良,拥有国际体操学院、国家体育总局高水平田径后备人才训练基地、科学运动与健康促进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国际体育教育高峰论坛(IFPE)等多个教学、科研、训练平台,与德国科隆体育大学、国际篮联(FIBA)等建立了国际合作关系,具备充足的师范生技能实训室、专业图书资源、实习教育基地。近70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上万名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师资,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较好,是我国中南地区基础体育教育师资培养的中坚力量。
体育概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健康教育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科研方法、教育学基础、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学德育与班级管理、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运动生物力学、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田径、体操、篮球、足球、排球、武术、游泳、专项理论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