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感短信大全到成都街头走一走,看见文明成都。“金芙蓉·文明让生活更美好”——成都市第二届公益短视频大赛启动以来,受到来自成都、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党政机关、摄影机构、媒体、高校广泛关注,目前已收到参赛作品百余部,成都大街小巷的幸福温暖故事,正在通过一个个公益短视频向世人娓娓道来。众多参赛者中就包括拥有千万粉丝的国风特效博主朱铁雄。
近日,大赛组委会收到了来自超高人气的短视频大V博主——朱铁雄团队的投稿视频,作品以彰显家国情怀、弘扬奉献精神为内核,讲述了父与子之间赓续传承的动人故事。
拥有千万粉丝的朱铁雄,视频产量不高,但每一部都是精品,平均点赞量超百万,被称为“国风变装天花板”。作为一名“蓉漂”,他对成都有着深厚的感情。透过他的视频,经常能看到黄龙溪、梅花剧社、锦里、川剧变脸、吐火等成都元素。
“成都的文明公益源远流长,在这座城市生活可以遇见很多暖心的故事,这也为公益短视频创作提供了灵感。”作为2023年“青年网络文明使者”,朱铁雄也呼吁大家共同参与本届公益短视频大赛,共同传递这座城市的公益文明力量。
8月,成都大运会圆满落幕;10月,世界科幻大会又将在蓉隆重举办,成都奉献给世界的人文盛宴令人目不暇接。本届公益短视频大赛在去年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增设了“文明迎盛会”专项奖,鼓励大家用镜头讲述成都以热情友善、开放包容的文明姿态拥抱世界的光影故事,让全世界看见文明成都。
大运会期间,成都志愿者的友善、热情让五湖四海的宾客印象深刻。此次大赛,就有不少参赛者围绕志愿者话题展开创作,展示志愿精神,叙述志愿者故事。同时,向全球科幻迷发出邀请,“世界科幻大会盛会即将绽放,成都志愿者将再次让世界感受到蓉城温度。”参赛者徐先生说。
“孩子文明用语、父母不闯红灯、老年人丢垃圾时注意分类……”作品《成都人的一天》,以微纪录片的形式,展示了不同年龄成都人的文明生活方式。“其实文明已经融入进我们的生活中,记录生活就是记录文明。”创作者李先生表示:“我们想通过公益短视频,将这样的生活方式传递给更多人,一起迎接科幻盛会的到来。”
在目前收到的投稿作品中,从小切口出发,贴合成都实际情况,倡导文明观赛、文明窗口、文明交通的公益短视频还有很多。“几乎每天都能收到‘文明迎盛会’主题作品。”大赛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有更多市民参与进来,展示成都文明城市形象。在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召开期间,通过短视频,邀请全世界在成都遇见未来。”
2022年,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等多个部门联合举办的成都首届公益短视频大赛共收到优秀参赛作品600余部,征集作品全网展播点击量超过2亿次。其中,部分作品入选2022全国公益广告大赛入围名单并获奖。大赛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以镜头记录温暖瞬间,在‘云端’感受成都文明公益”的热潮。
作为首届公益短视频大赛的“续集”,本届大赛自从开赛之初就吸引到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积极参与。
“近期和朋友去成都旅行,大街小巷的‘志愿红’让我们颇有感触。”来自上海的李女士在成都旅行期间恰逢大运会召开。在感受到成都浓浓的文明氛围后,她和朋友一起,创作了一部暖心情景剧,展示成都志愿者为市民提供服务的故事。“这是对成都文明城市形象的真实再现,希望能够得到大家关注。”
“捡起空瓶子放进垃圾桶、随手关闭水龙头、共享单车有序停放……”市民刘先生也从日常生活中的成都小事出发,通过一个个小情节,展示了争做文明人的“大必要”。“创作短视频是我的一大兴趣爱好,这次大赛开展,刚好为我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刘先生说:“征集期间还将创作更多短视频作品投稿。”
首届大赛社会组一等奖获奖作品《餐桌》的主创团队四川西法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在得知本届大赛正式启动后,也开启了今年的公益短视频创作之旅。“目前我们还在群策群力。”相关负责人表示,“想在去年的基础上,以更广的形式、更好的策划、更感人的表达,创作更好的作品参赛,传递成都公益文明力量。”
成都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中秋、国庆双节将至,全市正在开展‘到成都街头走一走·看见文明成都’主题系列活动,本届短视频大赛便是系列活动之一。这个长假,我们诚挚邀请市民游客朋友们到成都街头走一走,感受这座城市的时尚氛围、烟火气息和文明风尚,用公益短视频讲述你眼中文明故事。”
活动名称:“金芙蓉·文明让生活更美好”——“弘扬文明之美”成都市第二届公益短视频大赛
社会组:全社会广告(代理)公司、制作公司或广告主、公益基金会等热爱公益事业、热心公益传播的组织及个人。
参赛者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志愿服务等方面创作拍摄具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创意性的公益短视频。
(一)作品紧扣主题内容,符合大众审美,与历史文化相结合、与城市环境相融合、与群众欣赏习惯相契合,通过具象化通俗化的画面和语言表达核心思想,便于受众接受和社会传播。
(二)作品时长3分钟以内,推荐高清格式1080P,横屏16:9最佳,存储格式推荐为mp4、mov、avi等常见视频格式,大小不超过500M。视频中不添加任何水印标识;不插入任何商业广告;片头需有作品名称;如有旁白、插曲需在视频下端居中添加字幕。每个作品需配发一张能够展现视频主题的清晰截图或封面海报。
(三)作品必须为原创。如存在涉嫌抄袭、模仿等行为,责任自负。作品凡涉及肖像权、著作权、商标权、名称权等法律有关问题,由报送单位(个人)负责。所有作品一经报送,主办单位有权将入选作品用于相关公益宣传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媒体宣传及相关视频平台播放、制作相关宣传片、对视频内容进行二次改编使用等。所有参赛作品不另付稿酬,不退稿。
(一) 作品提交:参赛选手填写《成都市第二届公益短视频大赛报名表》后,连同参赛作品,以“作品名称+作者姓名+参赛组别+联系方式”的方式命名,于11月12日前将作品发送至大赛征集邮箱(),或者通过上传百度云盘(需将链接地址和提取码发至电子邮箱)方式报送参赛作品。
(二)参赛者投稿时,应如实填写各项内容,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人信息及联系方式。提供信息不完整或存在虚报、瞒报的,主办方将取消其参评资格。
(三)参赛者填写信息时,应特别注意选择好参赛组别。不得一稿多投,即同一件作品按不同组别提交或创意雷同作品按不同征稿主题提交,一经发现将不予评审。
(四)如参赛者以团队形式参赛,作者限5人以内。团队作品应由团队任意一名成员报名,不得多人重复报名同一作品;如参赛者为在校学生,每个作品可配1名指导老师。
(五)参赛作品紧扣主题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思想文化内涵丰富,价值取向正确鲜明。
(六)参赛作品上一律不得标注参赛人姓名、参赛单位名称等创意元素以外的任何信息。
(一)主办方不承担包括因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商标权等纠纷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如出现上述纠纷,主办方保留取消参赛者参赛资格和追回所获奖项的权利。
(二)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版权和道德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参赛者在作品完成提交后即表示同意:大赛主办方、承办方或承办方认可的第三方拥有对征集作品进行宣传推广、展览展示等无偿使用权。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法律顾问:四川昊通律师事务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