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神雕侠侣之作恶人民政协网天津8月29日电(记者周佳佳 李京)8月29日,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慈善联合会、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共同主办的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数字公益慈善发展分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举办。
当前中国已经步入数字社会,数字化浪潮覆盖各个领域,公益慈善领域也不例外。一方面,数字公益正在全面与生活服务业对接,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领者。数字化的公益慈善活动越来越接近公众的日常生活,也正在逐渐回归以社会价值为中心的本源。另一方面,数字公益将为中国公益慈善事业打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作为公益慈善行业“排头军”,正在不断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拥抱数字公益大趋势。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理事长贝晓超在接受人民政协网记者采访时特别介绍了慈善事业如何作为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力量。
人民政协网记者:从全球公益发展来看,中国具有一定的引领性,数字公益完全可能会引领“善”经济的发展。请问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此过程中是怎样贡献力量的?
贝晓超: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成立于1994年,是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发起、主管并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5A级公募基金会,多次荣获“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和“中华慈善奖”。成立以来经历了“办公自动化、项目信息化、运营数字化”三阶段,并在多年实践探索中总结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持续投入、全员参与”的“数字红基会”建设方针。近年来,我们抓住数字化转型的大契机,将数字化理念和工具融入到机构发展战略和资源动员、公益服务策略中,尝试探索机构创新发展点。
一是拓展创新资源动员方式,加快推进 “互联网 + 公益”新模式,充分动员和发挥企业伙伴、广大网民等力量,凝心聚力,打造人人可参与的“指尖慈善”“指尖公益”。今年,我们联合腾讯公益发起设立“5·8人道公益日”,线亿元,线万人次参与支持。纵观募捐方式的演变,从线下一个个募捐箱到线上一个个项目链接,从传统的筹集款物到当前劝募人心, 2017年以来累计超过6502万(人次)公众通过互联网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赠爱心善款,通过 互联网 + 公益 新模式搭建数字公益和数字经济之间的桥梁。
二是发挥数字化治理优势,提升公益服务能力。通过与大型互联网平台合作,我们正在致力于建构一个基于全社会应急救护资源的应急救护响应网络。依托数字技术,通过智能救助系统、救援协作系统、急救宝、志愿者服务系统等一系列数字化工具支撑红十字主责主业,助力项目更加高效运转,提高公益服务供给能力和效率,进而扩展公益项目人群覆盖面和影响面。
三是应用数字技术推动公益更透明,助力提升公信力和品牌影响力。我们的“在线捐赠平台”“电子票据系统”实现公众化和在线化,降低公益参与门槛,快速获得捐赠收据和证书,让公众更加乐于和便于参与公益;“捐赠查询平台”及时公示反馈捐赠信息,并全面接受捐赠人和社会公众的查询,确保捐赠收入支出“笔笔清”;“项目地图”可以追溯捐款使用流向和最终受益地区、受益人等;微博、抖音号、公众号等自媒体矩阵实时发布,让公众及时了解项目进展动态,提升品牌影响力。这些有效的数据化工具给红十字这样一个老品牌带来“新意”和“信任”。
人民政协网记者:汇聚向上向善力量,共担公益新使命是构建合作共赢、健康发展的数字公益新生态的重要一环,您认为如何推动数字公益在网络空间释放最大正能量?
贝晓超:数字公益应该与时代发展、国家战略、人民需求高度契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公益慈善必然要在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中谋划新方位、明确新目标。一是要坚持科技向善。拓展“互联网+公益”模式,运用数字化理念、技术和工具深入实施公益项目,通过互联网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和宣传传播。同时深化网络诚信和公信力建设,协同互联网企业和平台完善诚信规范与合作机制,营造公开透明、诚实守信的数字公益良好氛围。二是要广泛汇聚合力。公益慈善组织作为数字公益的重要参与者、共建者,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动员社会力量,积极主动参与网络文明建设,打造有社会影响力的数字公益品牌项目和活动,深入凝聚社会共识和行业力量,携手互联网企业、广大网民和更多公益慈善伙伴共同合作,推动数字公益在网络空间释放最大正能量,共建共享数字化公益新生态。
“一只平凡的小猪”向小天使基金捐赠2400万元 为白血病患儿提供人道救助及关怀
交付使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携手汇思、霖珑云科向上海捐赠2辆负压救护车和50套自动上车担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