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弄巧心用纤手创造万物,用匠心重塑自然。12月14日,宁波鄞州区潘火街道纤源坊公益组织迎来五周岁的生日。现场,金银彩绣、钩针、香包、绳编、布艺、剪纸等12种手工艺品让人眼花缭乱,向市民展示指尖的艺术。
从2017年到2022年,这支最早4个人的公益团队现在已有20名骨干成员,志愿者多达200余名。她们的公益足迹从鄞州走向海曙、江北等,甚至将服务延伸到了四川、石家庄等。
“好巧的手,这条鱼活灵活现的!”现场,蔡珠佩的金银彩绣摊位前,有一群市民围观,大家时不时发出啧啧赞叹。一根极细的绣针在蔡珠佩的手中上下翻飞,演绎出一幅栩栩如生的“鱼戏红莲”图。
今年64岁的蔡珠佩正是纤源坊的一名女红巧匠。从14岁便开始学习刺绣,当时,刺绣已经成为她补贴家用的主要经济来源。“那时候我做刺绣,家里其他人都务农,但我刺绣赚来的钱比他们加起来都要多。”如今,宁波金银彩绣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说起自己的手艺,蔡珠佩一脸自豪。婚后,她跟着丈夫务农,直到老屋拆迁后,生活安逸了很多。2017年,为了让这些赋闲在家的“失土”妇女用一技之长参与公益,潘火桥社区成立纤源坊手工艺工作室。就这样,蔡珠佩“重操旧业”,成了最早加入的志愿者。
“做布艺,让我能静下来,品位指尖文化!”43岁的杜春萍是纤源坊一位拥有8年布艺经验的达人。最近,她计划推出“卯兔”系列布艺作品,迎接即将到来的兔年。
从“百年红船”纪念徽章到“虎年”定制胸针,再到今年的“绿马”,这群巧手阿姨们的手工制品,一次次“出圈”。
活动现场,11名志愿者走上舞台,荣获“匠心巧女”奖,她们用一针一绣出了纤源坊的美好画面。5年来,纤源坊从起初的4人一步步发展壮大,现有骨干成员20名,吸引了志愿者200多名。这些骨干成员,个个都有一技之长。香包、剪纸、钩针、布艺……摊位上的这些手工艺品,让大家忍不住停下脚步。她们不光会女红,而且会制作各种宁波传统美食,酒酿、灰汁团、乌米饭等,现场的美食摊位更是人气爆棚。
2020年12月,鄞州区蔡氏纤源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正式在民政局登记注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法人社会组织。手工作品所得款项,都用于公益事业。现场的展示板上,留下了她们的公益足迹:她们走进学校开展手工制作培训;她们走进社区,教老年人做手工,让他们老有所乐;她们慰问抗疫一线“白衣天使”……
活动现场发布了纤源坊的LOGO,整个图标充满中国风,侧面是女性的半张脸,一个“纤”是按刺绣的走线来体现,很有艺术感。她们用纤手创造艺术品,也用纤手铺就了一条大爱之路。五年来,纤源坊已经累积了7万多元的公益善款,从开始的接受街道社区“输血”,逐步成为了一个具有自主“造血”能力的社区社会组织,用公益反哺社会。
在社区的里小区,有一个罹患白血病多年的孩子,母亲一个人将孩子拉扯大。“他爸爸想放弃,如果我再不管他,这孩子就没救了,再难我都会坚持下去!”在一次活动中,这位母亲的话打动了蔡萍儿。打那以后,纤源坊每年都会给孩子送去慰问金,鼓励这位坚强的母亲。虽然金额并不高,却是一份支持的力量。每年年初,这个公益组织都会给辖区的10户困难家庭送去慰问金,已经坚持5年了。
“我们做的手工制品,我们做的宁波美食,收到的每一分钱,都放入了我们的资金池,我们希望能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去帮助更多的人。”纤源坊的本意就是以纤手创造万物,用匠心奉献爱心。蔡萍儿说,这个初衷不会改变。
原标题:《浙江有礼·宁波示范丨鄞州这个公益组织成立5年,用匠心奉献爱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