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档是圣诞小子编者按:今天我们转发一篇关于做公益活动的文章。作者出身贫困家庭,上大学时就接受过公益捐助。大学毕业后自己创业,有了一定积累后便参加了公益活动,然后就一直没有停止。他在这篇文章中分享了他对公益活动的十个观点,颇有新意。另外。他第一次收到捐助时写下,并一直保存至今的字条“穷不忘志,富不忘本。我一定百倍,千倍地报答社会。”也充分表达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一九九七年,我读大学,因为家境贫困,我需要去填写申请分学期交学费的申请表,可能是老师认为我达到了可以领助学金的程度。于是我又在老师的建议下填写了一张《助学金申请表》。没想到很快我就领到了一笔250元的助学金。我印象很深,装在一个红色的信封里递到了我手中。这是我第一次在陌生的城市接受陌生人的帮助,觉得特别温暖。从此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公益的种子。
当年的我家里给的固定生活费才200元/月,刚够吃饭。我学艺术类专业,连买颜料和画纸的钱都没有,这笔钱对我就是一种雪中送炭,非常的重要!特别是刚读大学还没有找到勤工俭学的工作的时候。我记得我把一张纸条塞在了信封里,一直保留了很多年。纸条上写着“穷不忘志,富不忘本。我一定百倍,千倍地报答社会。”
十年以后,2007年创业有所小成的我便自然而然地走上了公益的道路。似乎是内心里的种子在深根发芽了。一晃又是十三年,从来没有停止过我的公益之路。
那么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公益活动,公益项目和公益理念我的观点又是什么呢?客观上讲我对公益没深入的研究和学习,有的都只是主观上对以往亲身体会的一些感悟与理解。以下是我的观点。
观点一:做总比不做好。不管任何形式的公益活动,总会在客观上帮助了他人。这就是值得表扬与认可的。
观点二:做公益不能图回报,不能带有功利心。我所讲的功利心并不完全指回报自己。有时候,我们内心里会希望他能做个优秀的人,能回报社会,做个对家乡,对社会对他人有贡献的人。但往往不会如你所愿。往往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只能过好自己的生活。
观点三:影响他人更重要。中国的社会环境更需要平民公益,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很重要。每个人内心里都有向善的一面,很多时候需要激发起他们的热情。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对他人是有用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有价值的。所以,能带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影响更多的人参与公益。这是很重要的公益内容。
观点四:出钱与出力同等重要。所谓公益无大小,勿以善小而不为。不管捐多少钱都是代表你的善心。多少并不是衡量善心的标准,因为每个人的能力是不同的。有些人擅长捐钱,有些人擅长当志愿者用行动去做公益。这两种形式在公益事业中同等重要,都是社会价值的体现,无法比较,也不需要去比较。
观点五:做公益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只有快乐公益,才会长久健康。有时候,我在敬仰一些公益人士的壮举与坚持时,也经常为他们感到心酸。太执着了,完全影响到了自己与家庭的正常生活了还拼命去不断付出。即使负债累累也在所不惜。我觉得应该先把自己活好再兼顾别人。否则,太违背人性了,不会长久。
观点六:如果做一个民间草根公益组织,它一定是吃百家饭的,不能把它当成自己的儿子来养。一定要当成大家共同的儿子来养。因为没有人会给你养儿子,养大了你带出去或成为你的成果与资本。凡是带着这样私心的人与组织一定难以做大,做长久。
观点七:作为一家企业,最大的公益是让你自己的员工生活更美好,更有保障,而并非一定要去帮助远在天边大山里的孩子才算做公益。帮助一下身边的企业里的困难的员工也是很好的公益。甚至多为企业里的年轻人提供一些学习与成长的机会也是一种公益。当然,作为个人,多帮助一下身边的人也是很好的公益形式。
观点八:作为公益的做法里,我特别支持“微公益”。把一个大型的项目拆成很多小份,让更多的人可以轻松的参与进来。一来可以影响更多的人,二来可以让公益项目更持久。
观点九:在助学公益项目中,我反对只捐助成绩优秀的学生,因为这样的选择中已经带着强烈的功利心了。我选择捐助困难的,切实需要帮助的学生,不以成绩为标准。
观点十:在所有的公益活动中,我支持雪中送炭,不支持锦上添花。我支持平等与尊重,不支持优越与傲慢。我支持主动与坚持,不支持被动与冲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