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KD热定义中国汽车工业:还是没有自己的汽车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5/3 3:04:42 | 【字体:小 大】 |
童辉毛毛歌2002年,国内轿车产销量出现了爆发性增长,分别达到109万辆和112.6万辆,增长幅度高达55%和56%。然而,在各汽车厂商震耳欲聋的庆功爆竹声中,我们却不能不尴尬地面对一个事实:国内轿车产量比上年增加的30多万辆中,有10多万辆是以KD(进口散件装配)方式生产的。 短期来看,KD给汽车厂家来带来丰厚的利润,但是对整个中国汽车工业来说,又会带来什么呢?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CKD、SKD乃至DKD的流行,引发了业界的讨论。
据业内专家介绍,根据在国内的增加值不同,KD分为CKD、SKD和DKD。就具体情况来说,CKD、SKD是国际通行的说法:CKD是指全散件组装;SKD进了一步,是指半散件组装,一部分总成是现成的。DKD则和整车只差一步,“就是装装轮子喷喷漆的事”,这个词语是索纳塔北京现代投产时中国人自己“发明”的。 中国汽车工业研究所高级分析师贾新光认为,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来说,KD组装是一种“含含糊糊”的生产方式,说白了更像是一种贸易方式,因为对供货方来说,供给一辆整车和给一套散件是一码事,只是因为汽车的组装比较复杂,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因此才勉强由指定企业进行所谓的“生产”。 据了解,用CKD方式生产轿车最早是汽车合资企业的产物。20年前,中国轿车工业发展之初,由于没有为轿车生产配套的能力,因此不得不采取从国外进口汽车零部件组装的方式起步。在当时特定的背景下,CKD生产不仅可以解决市场产品紧缺的状况,也是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悬殊差距的一条捷径,确实有其必要性,例如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等老牌企业最初就是采用这种方式生产的。 但是,CKD无疑也是跨国汽车公司越过关税壁垒到中国卖车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80年代末,遵循“用市场换技术”的思路,国家提出了“国产化率”要求,并直接将其与关税挂钩。具体来说,90年代前建立的汽车合资企业,达到一定国产化率后,对应一定的关税;而90年代后成立的合资企业则实行第一年国产化率40%,第二年60%的规定,根据国产化的不同程度,其关税水平也不相同。 国产化率的要求确实带动了我国汽车零部件的飞跃发展。当初引进桑塔纳,国产化整整搞了10年,后来的上海别克、广州雅阁,都是投产当年,国产化率就达到了40%,帕萨特更是当年就达到60%。而现在一些民营企业和地方企业的轿车起步就能达到90%以上的国产化,他们均利用了前面几家培养起的零部件基础。 但是,由于我国对进口整车实行高税率,因此许多汽车企业仍然对KD组装恋恋不舍,利用整车进口与散件进口的关税差,大挣不菲的银子。以至于这种先赚点钱,再慢慢出活,成为了近年来国内汽车企业一种新的发展方式。 KD组装的巨大威胁,是从加入WTO开始露出苗头的。为履行入世承诺,中国政府取消了国产化要求,同时,按照每年15%的速度增加汽车进口配额。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