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标准电阻近日,艾瑞咨询发布了《2020年中国游戏领域未成年人保护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未成年互联网渗透已逾九成,而且未成年人游戏保护系统有效对未成年人进行了保护。
未成年人沉迷游戏,一直以来是让家长和老师头疼的问题。如何引导孩子绿色上网?如何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家长和社会各界教育人士各出奇招,为熊孩子操碎了心。
“我儿子现在16岁,喜欢打王者荣耀,我想让他到你这边培训一下,受一点魔鬼训练,然后能回到学校读书。”
浙江的张女士的儿子今年16岁,沉迷于手机游戏。张女士为了让儿子戒掉“游戏瘾”,特意把孩子送到成都某家电竞培训中心。希望通过地狱魔鬼式的训练,让儿子知难而退。
侯旭于2017年创办的这家培训机构,原本的目的是为职业俱乐部培养、输送电竞人才,没想到如今竟成了“劝退机构”,家长们都想把孩子送来戒“游戏瘾”。
实际上,也有孩子受不了高强度枯燥的训练退出电竞培训。据报道:过去一年,培训机构累计接收学员100人左右,年龄大多集中在14岁到16岁,其中90%的学员中途退出,最关键的原因是训练枯燥,竞技水平跟职业选手差距太大,“各个方面来说,与孩子们的想象都有落差。”
侯旭表示,多年来他接触过数以千计的“游戏少年”,真正喜欢玩游戏的大概只占40%,剩下的60%是在现实家庭、学校中遇到了问题,来虚拟世界逃避现实。他也建议家长,真要戒“游戏瘾”,要从帮助孩子解决现实问题开始。
据《2020年中国游戏领域未成年人保护白皮书》分析,在未成年人游戏玩家群体中,休闲放松、交流沟通及竞技成就是他们选择玩游戏的主要原因。
有专家指出,对待游戏,堵不如疏。现今孩子们的虚拟社交圈和真实社交圈早已经高度重合,很多孩子会把网络游戏、视频作为和同伴沟通的语言,产生话题,交朋友。改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和疏离的亲子关系,是让孩子主动走出网络世界的最大动力。
据白皮书调查统计,相较过去,家长开始以更为宽松的态度看待未成年人游戏,在26-30岁家长中,能够较为准确掌握孩子游戏内容的家长比例高达95%。
除了年轻家长们越来越了解自己小孩的游戏内容,有近7成左右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游戏时间能够准确把握。
专家指出,在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方面,需要多方合作。主管部门制定相应法律法规;游戏企业依规建立起对应的保护制度;家长落实责任主体。
去年,在 “2020中国游戏产业年会未成年人守护分论坛暨未成年人守护生态共建发布会”上,腾讯、网易游戏、盛趣游戏、多益网络、创梦天地、莉莉丝、4399、巨人8家企业的代表上台共同签署倡议书。
倡议游戏企业恪守底线,严于自律,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响应有关部门的规定及部署,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从2017年开始,腾讯游戏率先构建了“事前-事中-事后”涵盖未成年人游戏行为的健康防护方案;2018年中开始,推进“强化全部用户实名验证,不同年龄对象差异限制”; 2020年6月开始,在对已实名未成年人“限玩、限充、宵禁”基础上,专门针对“孩子冒用家长身份信息绕过监管”的问题,扩大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范围,对疑似未成年人的用户进行甄别。
10月21日起,腾讯再次优化人脸识别验证流程,并配合有语音提醒。2020年底,又增加了老年人玩游戏防沉迷,限制老年人充值。
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家长、学校、企业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家长要理解孩子,理解他们的世界,从而引导孩子。企业也应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共同构建健康的社会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