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良缘txt夏日的脚步渐近,夜宵市场逐渐热闹起来。若要问谁是夏季夜市的美食之王,那非“夜宵霸主”小龙虾莫属。很多人说,没有小龙虾的夏天是不完整的,足见人们对小龙虾的喜爱。
江西吉水县践行“两山”理念,推广“生态农业+小龙虾”养殖模式,推动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中国清水龙虾之乡”特色品牌,实现“两山”资源有效转化。该地年产小龙虾高达6000多吨,高峰期时,每日有10万斤新鲜小龙虾供应市场,备受食客们的喜爱。
吉水清水小龙虾如何在各方争霸的小龙虾江湖崭露头角?让我们走进吉水一探究竟。
“好山出好水,好水养好虾。”这不仅是一句俗语,更是吉水县“一方清水”价值转化的真实写照。
“把小龙虾和污水联系起来其实是一种误解。我们的稻田虾都是用赣江里的活水养的,这是正宗的清水龙虾。”吉水县农业农村局张俊手持一只活泼的小龙虾介绍道。
得益于境内水系丰富,赣江、乌江、泷江、住岐水等河流星罗棋布,更得益于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建成后形成的赣江库区,赣江水可直排两岸稻田,为赣江两岸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提供了先天优越条件。
这些河流水系不仅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充足而廉价的水源,更以其清澈无污染的水质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生命。养虾户都是活水养虾,养出来的虾清澈透明、肉质Q弹、味道鲜美。
清水龙虾,作为吉水县的一张美食名片,以其个大、壳亮、体匀、钳小、鳃净、腹白、膏黄、肉质Q弹等八大特点而广受赞誉。
“我们每天的销量大约在1.2万斤,相比去年增长了20%。”小龙虾批发商熊涛分享道,“吉水的青壳白底小龙虾深受各地食客的喜爱,我们主要销往上海、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
在吉水县,稻虾共作模式得到了广泛推广。这种模式下,小龙虾的排泄物成了水稻的天然肥料,而稻田里的浮游生物、小杂鱼等则成了小龙虾的食物。两者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农户们不再需要使用化肥和农药,稻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现在,我们使用的都是生物农药和有机肥。”小龙虾养殖户何小辉笑着说,“小龙虾对水质特别敏感,用了化肥农药,它们可就遭殃了。所以我们得好好保护这片水域。”全流程生态养殖,让吉水县稻虾产业得以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同江万亩稻渔产业园的稻虾示范基地,整齐方正的农田里,稻虾田中水草丰茂,龙虾在其中悠然自得。阳光下,波光粼粼的稻虾田就像一个个大水塘,蕴藏着丰收的希望。
“你看这虾沟。”基地负责人王银指着田中的U型沟说,“这就是我们的秘密武器。农闲时我们抬高水位,整块田就成了小龙虾的王国。”他熟练地捞起一只小龙虾,虾壳在阳光下闪着诱人的红光。“等到要插秧了,我们就降低稻田中央的水位,这些小龙虾可聪明了,会主动跑到虾沟里。”
“现在可是龙虾的繁殖旺季。”王银笑着说,“这些小家伙不仅让我们的水稻田更加生态环保,还给我们带来了真金白银。”
据了解,吉水的小龙虾亩产平均可达320斤,再加上每亩500公斤以上的水稻产量,每亩稻虾田的综合纯收益可达3000多元。
“稻虾共作的好处可不止这些。”张俊补充道,“和单纯的水面小龙虾养殖相比,稻虾共作模式增加了水稻的收益,符合国家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政策。我们现在还在大力推广‘一虾两稻’模式,经济效益有望进一步提升。”
眼瞅着家乡的清水龙虾养殖越来越红火,一些原本在外创业就业的吉水年轻人也被吸引回来,加入到龙虾养殖大军。
“90后”小伙杨青青以前在外做生意,听说种稻养虾有奔头就回到家乡,从“下海”转行“下田”。他在村中流转200多亩土地,向经验丰富的虾稻种养户讨教小龙虾养殖技术,还请来产业园的技术员做指导,边学习边实践。“我承包的212亩田,一年能产9万多公斤水稻、3万公斤虾,总产值达44万余元。”每当算起经济账时,他总是笑容满面。
吉水县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协会会长、江西金大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姜中华十分感慨:“小龙虾为稻田做了‘加法’,留住了更多的种田人。”
在吉水县,就算是虾田的雇工,一天也可以获得120元的报酬。算上运输、分拣、加工等步骤,2023年吉水县清水龙虾行业全产业链从业人员已经超过了3000人。
从最初小打小闹的散户养殖,到如今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吉水县的清水龙虾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的优势特色产业之一。
“以前这里水患频繁,土地经常被淹,种什么都收成不好。”盘谷镇同江村村民李党根指着眼前的稻虾共作基地回忆起往昔,感慨万千,“现在可成了我们的聚宝盆,政府引进了龙头企业,我们流转了土地,不仅能收到租金,还能在产业园打工,收入比以前种地强多了。”
吉水县收储、流转赣江西岸和同江两岸1.2万亩的低洼易涝地、水患频繁、十种九不收的低效土地,以产业兴园、开放办园、精品建园理念,转化成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同江万亩稻渔产业园,通过招大引强,引进湖北、湖南等地10多家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村集体+脱贫户”模式,集中连片发展稻虾共作等生态种养新业态,从而将这块荒芜之地变成了如今的致富之地。
目前已有10家清水虾蟹企业(合作社)与58个村和1615户已脱贫户签订了入股协议,并聘请农户和脱贫户共300多人到基地务工,每年增加就业收入1000余万元,增加田租收入1200万元,增加脱贫户分红收入100万元。
在产业园内,笔者遇到了正在忙碌的湖北籍养殖专业户刘多艳。他手持网兜,熟练地在水面上捞取小龙虾。“吉水这边的土地水域环境很适合养殖小龙虾,当地政府对小龙虾产业很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所以我决定把湖北的基地搬到这里来。”刘多艳笑着说。
不远处,小龙虾交易市场的工人们正忙碌着分拣小龙虾。一辆辆满载小龙虾的货车进进出出,交易十分火爆。熊涛介绍:“我们按照小龙虾的大小和品质进行分拣,然后通过冷链物流销往全国各地。现在正是小龙虾上市旺季,每天都能卖出大量小龙虾。”
近年来,吉水县充分利用江西鄱阳湖小龙虾产业集群建设项目资金,大力发展小龙虾产业,通过引进良种、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建设小龙虾交易市场和鄱阳湖小龙虾产业集群小龙虾加工项目等措施,推动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我们现在整个稻虾共作基地有4.8万亩,全县千亩以上的基地13个,综合产值达6亿元。”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卓信心满满地说,“我们将利用‘中国清水龙虾之乡’和‘吉水清水龙虾’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这两张名片,积极融入‘井冈山’品牌建设,让吉水清水龙虾真正打响品牌、赢得口碑。”
得益于食材产地优势,当前吉水与小龙虾相关的商贸、餐饮等业务迅速发展,引得不少周边的群众纷纷前来,只为赴味蕾之约。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吉水县的一家小龙虾餐馆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餐馆的老板施小三告诉笔者:“现在正是吃小龙虾的季节,我们店里的蒜蓉小龙虾、冰镇捞汁小龙虾等菜品深受喜爱,每天都座无虚席。”食客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着鲜美的小龙虾,畅谈生活趣事。
如今,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一条包括养殖、销售、加工、休闲、垂钓、餐饮在内的小龙虾产业链正在吉水快速形成。(欧阳诗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