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界药皇习文化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为以文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习文化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为以文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我们党把握文化命脉、推动文化建设的根本所在。在社会建设和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党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强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将在坚守马克思主义中建设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新气象要有新作为。积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把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落地落实,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方向和基本立场,贯彻落实习文化思想的根本要求与系列举措,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发展,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
“第二个结合”聚焦“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之目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文化的创新和传承是有机统一的文化实践进程。习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实践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由“第二个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再次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第二个结合”充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深度交融、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的深度交互,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知所从来,思所将往,方明所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突出优势,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做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必须发挥历史主动精神。中国人深刻认识到,只有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坚定文化自信和巩固文化主体性;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中国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彻底改变“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和“唯洋是从”状况,彻底摒弃“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和“去主流化”的做法,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第二个结合”让中国式现代化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为人类迈进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后发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正确认识和改造本国文化贡献了中国智慧。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使命要求,也是提升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影响力的关键举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始终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到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再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目标日渐清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强国的建设必须旗帜鲜明地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守好中华文脉、增强文化原创力、继承革命文化、培育创新文化、弘扬诚信文化、繁荣文化产业,以坚定的信念和切实的行动助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精神力量。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习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新的文化使命彰显了我们党促进中华文化繁荣、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担当。
“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是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必要之举。坚持文化自信,需要我们以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走自己的道路,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秉持开放包容,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中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坚持守正创新,需要我们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守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正,创回应时代之问与结合实践发展之新。立足于时代发展要求和当下的具体实际,深入学习贯彻习文化思想,着眼于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人类文明新篇章。
以文铸魂,以文化人,以文强国,以文兴世。回应时代所需、人民所盼、世界关切,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离不开文化赋能。必须以习文化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不断夯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
(作者分别系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