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里看花演员表建于元代至正年间的圆津禅院,矗立于朱家角漕港河河畔,静观600余年云舒云卷。入夜,一束追光唤醒了庄严古刹,渡船抵岸,妙音轻灵,云舞蹁跹……舞剧《神人畅》构撰出移步换景的“画中游”,将现代舞步与传统雅音融合,让现场观众化身“禅栖客”,踏上一段穿越古今的奇幻旅程。
中秋连国庆,上海各大古镇上新特色文旅活动,为市民游客带来别样假日体验。朱家角开启了为期11天的“超沉浸艺术季”模式,超过120场演出和文化活动,在130万平方米的古镇空间里迸发创意与诗意。古宅、园林、廊桥……散布着的音乐舞蹈表演和艺术装置,将前沿艺术和水乡古韵融合。“千桌万人小笼长街宴”在南翔老街鸣锣开宴,以舌尖上的非遗为入口,第二届南翔国潮大会暨第十七届南翔小笼文化展邀请人们开启新潮国风古镇探秘之旅。而在蟠龙天地,2023天地世界音乐节之水乐蟠龙音乐季正如火如荼举行,让江南之美以声音的形式在水乡肌理中流淌。
上海的魅力是立体的、多面的,这里不仅有林立的摩登高楼,也有风光旖旎的老街窄巷和江南水乡。据统计,上海先后有11个镇、2个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5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它们是江南文化的重要见证者,如何将其深厚历史底蕴转化为优质的旅游资源,助力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上海的水乡古镇正努力走出一条特色路径——以文化艺术唤醒和激发古镇的新活力,丰富拓展文旅业态,在文旅深度融合中构建“江南水乡会客厅”,让古镇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活态样本,成为更多中外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
小桥、流水、人家,承载着许多中国人的乡愁。在我国,古镇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被保护,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旅游大开发。一度,蹄髈、臭豆腐、汤圆,被戏称为古镇“三件套”,发展模式陷入“千篇一律”。
打破同质化,上海古镇的着力点是做新场景做厚文化,将优质艺术资源引入水乡空间,构建新形态文旅体验。午后时分,00后游客王璐瑛走进位于朱家角西井街的课植园,发现这座优雅的江南园林已悄然变了模样。《银河电信》“驻足”迎熏阁,《瞧》“横跨”阴阳廊,《蜉蝣城市》“扎根”迎贵厅,《让座》“抢占”打唱楼前的草坪……青年艺术家们创作的多媒体艺术装置被搬进了园子,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国风演奏会《秋声赋》也将在此上演。“没想到古树名木、亭台楼榭之间,竟然藏着那么多惊喜!”王璐瑛忙着搜索《银河电信》的隐藏密码,寻找通往异界的“入口”,享受探索的乐趣。
朱家角是上海保存最完整的江南水乡古镇之一,老街依水傍河,千余栋民宅临河而建,构成一幅江南水墨画卷。古镇内有1000多栋明清古建筑,课植园、城隍庙、大清邮局、放生桥、北大街等人文景观各具特色。这一次,由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发起的“超沉浸制造局”延伸边界,升级为“朱家角超沉浸艺术季”,将古镇打造成艺术随时随地在发生的新场域。
作为艺术季重要板块之一,“摆渡计划”激发了青年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他们将丰富的数字内容植入到独特的文化场景中,赋予古镇水乡更多想象空间。环境式声音剧场《错错错》用声音构建世界,疗愈诗戏剧《知音》通过音声共振和调频调动观众情绪。在奇思妙想的引导下,游客可以坐上游船,戴着耳机,打开观察世界的全新视角,也能置身于草坪、廊桥、邮局等传统场景中,邂逅一段动人故事,通过互动链接进入似真似幻的平行空间。
夜晚,老街古宅显现出别样情趣,艺术家赵梁创作的舞剧《神人畅》《茶之幻》为朱家角增添艺术色彩。在古刹庭院中,《神人畅》以现代舞蹈的形式呈现茗茶、插花、挂画、焚香等宋人雅趣。一步、一景、一戏,舞者们引领观众跨越心灵壁障,去往心向之地。《茶之幻》则与放生桥旁的古建筑珠玑阁融合,全剧以“茶”为引,让观众感受“素处以默,妙机其微”的神韵。“古建筑与现代舞产生共鸣,激发出抚慰心灵的力量。”赵梁期待作品可以化作一座座“桥梁”,让观众得以联结未知与过往。
“在江南一带,城市在物理空间上彼此相邻,老镇老街的核心元素相似,需要花大力气挖掘在地性,才能塑造‘独特’。”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包亚明说。
假日的蟠龙天地,一派热闹景象。这边厢,“昆曲王子”张军站在元代的香花桥上,实景演绎《春江花月夜》选段;那边厢,在程家祠堂前,一群民间艺人唱起经过重新编曲的青浦田歌,来自美国的曼陀铃演奏家保罗也加入其中,古老的田山歌变得年轻起来……
作为上海首个结合历史风貌保护的城中村改造项目,重塑江南古镇的蟠龙天地虽然位置偏远,但开业四个月客流即破千万,成为时下城市微度假的网红打卡地。其吸附人流的秘籍,便是挖掘并焕新在地文化。
蟠龙镇最早的记载可追溯到隋代,曾是古上海域内最兴盛的集镇之一。历经千年更替,整体风貌已逐渐模糊。待到启动改造时,这里是一个“城中村”。项目团队花费3年时间深研在地文脉与史料,通过重新梳理蟠龙散落的历史元素,将原本已经破损的古镇脉络重新链接起来。开发过程中,请历史专家参与讨论细节,荒废的程家祠堂、香花桥、凤来桥被修葺一新,藏在河道淤泥里的莲花形古寺柱础、被村民用混凝土浇筑成坡的老石阶等也得以重见天日。焕新后的蟠龙古镇,3公里江南水系延续水乡传统,保持十字街区域的空间肌理。
在这里的游船和艺术装置上,随处可见编织元素。“它们的灵感源自手工编织,历史上蟠龙镇编织工艺很发达,是当地的民俗特色。”工作人员介绍说。在商业业态上,引入宝玥斋国风体验馆上海首店、普天同秤民艺馆上海首店、绘璟酒馆等文化体验类品牌,以现代的方式孵化在地美食品牌,于是有了江南味道“年之糕”与国际品牌蓝瓶咖啡毫无违和感的比邻而居。
蟠龙天地一面唤醒和重塑曾经的文化,一面注入摩登气质和现代品味,努力营造“生活的另一种写法”。余德耀美术馆的入驻,让艺术深入社区、走向公众,创造与生活的新联动。在这里,艺术场馆已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白盒子”,而是更具开放性包容性的“卫星网络”,河畔、绿地、古宅、古街和广场,都变身灵感之地,成为“流动的美术馆”。而在正举办的水乐蟠龙音乐季上,市民游客将与来自美国、英国等各地不同风格的音乐人不期而遇。
“有人在,古镇就在。”古城镇保护专家、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曾多次呼吁,古镇要作为居住地的遗产社区进行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作为博物馆式的陈列保护。从最有优势、最有资源的地方出发,兼容并蓄历史底蕴和现代气息,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上海的古镇依旧在路上。(李婷 宣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