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山大捷纵观人类文明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实现强盛,既需要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作后盾,也需要思想、文化、道德、精神等软实力来支撑。国家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我们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旨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和世界认同。本期栏目对“国家文化软实力”进行理论问答。
主持人:文化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何重要?
张弓:习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建设何种文化、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国长期执政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西方文化对我国的文化渗透愈演愈烈,给我国的文化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和冲击着我国固有文化,威胁着我国的文化安全。因此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的文化安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在国际竞争中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扩大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再次重申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在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关涉民族尊严、国家安全、文化自信和人民幸福。
张弓: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习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人民共同的信仰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和民族存续与发展的精神纽带和力量源泉。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没有共同的信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所依,无根无脉。所以,一个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既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又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为文化强国的重要标准。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继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个文化强国必须对自己的文化有着充分的自信。习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屹立于世界的显著标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上,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国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增强文化感召力。
此外,一个文化强国,其文化一定具备开放包容,善于吸纳一切外来优秀文化的特质。也应该具有完备的文化体制,健全的文化产业、文化市场体系,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能够在国际上占有充分的话语权,展示国家形象,推动文明互鉴。
张弓: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发展“硬支撑”实质上是如何使文化更好地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之中,并在其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的问题。习强调,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源和精神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厚土壤,离开了这一土壤,社会主义事业就没有生长的根基。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文化的发展,这是促使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硬支撑”的基本前提。
要使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硬支撑”,就要使其成为经济建设的强力支撑,最终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文化产业、文化市场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进步明显,成果丰硕,但我国的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小,与西方发达国家仍旧存在差距。为此,我们要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做好文化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把文化产业这一未来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其次要遵照党中央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注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承弘扬,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再次要大力推动文化领域供给侧改革,努力促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同时还要注意推动文化科技化建设,努力把文化与先进科学技术相结合,以先进技术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文化的持续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文化市场体系,壮大文化市场主体,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从而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最后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