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音乐游戏家居汽车公益旅游体育文化美食
相关文章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专访…
 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凝聚起建设…
 “一城一味·山城推荐官·20…
 营养配餐软件有哪些?营养配…
 惠阳区举办农村电商短视频和…
 梦幻西游:五开必杀的天下美…
 美食与互联网结合的5种商业模…
 南财游戏未保研讨会成功举办…
 《瘟疫公司》游戏被指内容违…
 十大免费游戏网站大全 免费游…
 宜通世纪:广东曼拓信息科技…
 落实防沉迷系统之后 游戏产业…
 【零售流通周报】淘宝内测微…
 盒马邻里将退出北京市场;徐…
 淄博好品进万家超越轻工:靠…
 广东家居企业建博会推出整家…
 2022年教师消费观察:爱知识…
 卢冠廷的经典老歌何止《大话…
 60年代的经典老歌曲(60年代…
 巴萨球员比赛日歌单曝光 莱万…
 陈琳:23岁爆红在鸟巢首位开…
 谷歌音乐播放器好用吗 谷歌音…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声明:删除…
 凯迪拉克suv全部车型凯迪拉克…
 价格战会毁了国内汽车产业吗…
 汽车这个零件坏了不管花多少…
 隔夜被叫停“不降价联盟”挡…
 绍兴市慈善基地获评越城区第…
 观察|慈善公开不能只循底限…
 创新公益形式 好医生“多一份…
 陈少波:理解与了解是推动健…
 准确理解和把握公益、诉讼、…
 游知道|抓住滑雪季尾巴成都…
 蜀道开大运来!河大卫用镜头…
 成都一景区投资损失数亿永久…
 守护绿意 爱护自然 2023年唐…
 高铁开到大足石刻未来成都半…
 悦动圈:体育APP崛起20人1年…
 体育进驻正道思达连锁超市
 体育网点进驻河南正道思达连…
 乐夫思达(北京)体育用品有限…
 召回!近20万辆儿童滑步车、…
 【光明论坛·温故】厚德载物…
 专家学者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
 从门票“秒光”看传统文化热…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构…
 奋进新征程|做中华优秀传统…
 美食小吃金华的舌尖诱惑
 龙舟赛奇遇美食街 昌江特色小…
 安徽有名的10道特色美食小吃…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速递网 >> 文化 >> 正文
高级搜索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专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范迪安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7/11 21:13:50 | 【字体:

  宅女丹药师习近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为什么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如何认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如何在文艺创作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就此采访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范迪安。

  记者: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为什么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范迪安:习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习深刻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在守正创新中构筑中华文化新气象、激扬中华文明新活力,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全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正能量。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习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围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重大部署。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只有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才能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因此,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记者:习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如何认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范迪安: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本土化才能落地生根,时代化才能充满生机。中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根本途径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深刻指出:“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宝。”只有做到“两个结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中国之“的”,才能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使之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习强调:“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

  “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尽管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

  “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结合”本身就是创新,同时又开启了广阔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空间。更重要的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创立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

  记者: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作为文艺工作者,如何在文艺创作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范迪安:习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要求,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有幸在座谈会现场聆听习重要讲话,我深感振奋,备受鼓舞。习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发展的高度,以深刻的历史洞察力和卓越的理论引领力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做了全面系统的深入阐述,彰显了富有创见的中华文明观和中国文化观,极大地启发我们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突出特征,认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为增强文化自信自强、自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高度重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习的论述具有极强的历史纵深感和文化感召力,是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搞好文艺创作与研究的根本遵循。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文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和丰厚的文化滋养。古往今来优秀的文艺作品特别是经典作品传承着民族文化的基因,化育心灵,陶冶情怀,使精神充满理想憧憬,为生活增添美的感受。

  作为文艺工作者,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树立文艺创作的时代使命。传统文化中的“文以载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声音之道,与政通”等,都强调了文艺创作的社会责任感,唐代张彦远写的中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系统的绘画通史《历代名画记》开篇就说:“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讲的是丹青绘画的社会作用。今天,我们要坚持文艺创作的正确方向,坚守人民至上的立场,通过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描绘新时代中国社会全面发展的恢宏气象,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使文艺创作更好地凝聚精神力量,成为增强文化自信自强的时代标识。

  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理想,充分发挥文艺创作以美育人的作用。传统文化在积淀中最具永恒的属性是审美属性,“以和为美”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核心,特别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审美境界,在文艺创作中贯穿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的永恒主题。此外,无论何种艺术门类、艺术形式,在艺术表现上都讲“气韵”“神韵”“意境”,例如古代文人画就重在尚意、写意、品意,在世界艺术中展现出独特的东方审美特质,也是艺术鉴赏、品评的标准。今天的文艺创作已具备各种新技术新媒介的支持,但无论运用何种形式和技法,都要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国审美品位,以“和美”的内涵、“大美”的意境给人以美的感受。

  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匠作精神,在文艺创作中展现大美之艺。文艺经典都是精雕细琢、久久为功的产物。许多文学巨作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精神劳动结晶,许多古代造物如建筑、工艺美术、民间美术中注入了精湛的匠作技艺,才达到了“美轮美奂”“巧夺天工”的精彩,今天的文艺创作要坚持精品意识,通过苦练功夫,精心探索,为时代留下传世之作、高峰之作。(记者:胡思远孙灿)

  习近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为什么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如何认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如何在文艺创作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就此采访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范迪安。

  记者: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为什么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范迪安:习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习深刻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在守正创新中构筑中华文化新气象、激扬中华文明新活力,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全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正能量。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习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围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重大部署。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只有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才能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因此,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记者:习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如何认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范迪安: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本土化才能落地生根,时代化才能充满生机。中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根本途径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深刻指出:“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宝。”只有做到“两个结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中国之“的”,才能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使之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习强调:“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

  “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尽管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

  “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结合”本身就是创新,同时又开启了广阔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空间。更重要的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创立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

  记者: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作为文艺工作者,如何在文艺创作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范迪安:习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要求,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有幸在座谈会现场聆听习重要讲话,我深感振奋,备受鼓舞。习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发展的高度,以深刻的历史洞察力和卓越的理论引领力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做了全面系统的深入阐述,彰显了富有创见的中华文明观和中国文化观,极大地启发我们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突出特征,认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为增强文化自信自强、自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高度重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习的论述具有极强的历史纵深感和文化感召力,是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搞好文艺创作与研究的根本遵循。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文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和丰厚的文化滋养。古往今来优秀的文艺作品特别是经典作品传承着民族文化的基因,化育心灵,陶冶情怀,使精神充满理想憧憬,为生活增添美的感受。

  作为文艺工作者,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树立文艺创作的时代使命。传统文化中的“文以载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声音之道,与政通”等,都强调了文艺创作的社会责任感,唐代张彦远写的中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系统的绘画通史《历代名画记》开篇就说:“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讲的是丹青绘画的社会作用。今天,我们要坚持文艺创作的正确方向,坚守人民至上的立场,通过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描绘新时代中国社会全面发展的恢宏气象,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使文艺创作更好地凝聚精神力量,成为增强文化自信自强的时代标识。

  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理想,充分发挥文艺创作以美育人的作用。传统文化在积淀中最具永恒的属性是审美属性,“以和为美”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核心,特别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审美境界,在文艺创作中贯穿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的永恒主题。此外,无论何种艺术门类、艺术形式,在艺术表现上都讲“气韵”“神韵”“意境”,例如古代文人画就重在尚意、写意、品意,在世界艺术中展现出独特的东方审美特质,也是艺术鉴赏、品评的标准。今天的文艺创作已具备各种新技术新媒介的支持,但无论运用何种形式和技法,都要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国审美品位,以“和美”的内涵、“大美”的意境给人以美的感受。

  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匠作精神,在文艺创作中展现大美之艺。文艺经典都是精雕细琢、久久为功的产物。许多文学巨作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精神劳动结晶,许多古代造物如建筑、工艺美术、民间美术中注入了精湛的匠作技艺,才达到了“美轮美奂”“巧夺天工”的精彩,今天的文艺创作要坚持精品意识,通过苦练功夫,精心探索,为时代留下传世之作、高峰之作。(记者:胡思远孙灿)

文化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文化:

  • 下一个文化: 没有了
  •  
     栏目文章
    普通文化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专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 (07-11)
    普通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凝聚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07-11)
    普通文化 【光明论坛·温故】厚德载物、明德弘道——中… (07-11)
    普通文化 专家学者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07-11)
    普通文化 从门票“秒光”看传统文化热:文化自信燃起来 (07-11)
    普通文化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构筑中国式法治现代… (07-11)
    普通文化 奋进新征程|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 (07-11)
    普通文化 流行文化纳入国际中文教育线上教学策略研究 (07-10)
    普通文化 百名港澳青年走进福田 2023深港澳青年文化交流… (07-10)
    普通文化 一周文化讲座|本雅明:游牧者和天文台 (07-10)
    普通文化 乘着汉语的“翅膀”传播中华文化 (07-10)
    普通文化 “你好中国” (07-10)
    普通文化 云南农业大学农艺与种业考研(339农业知识综合… (07-10)
    普通文化 保存古汉语的文化宝库 (07-10)
    普通文化 “技能交换”网友互相匹配需求 进行线上线下不… (07-10)
    普通文化 【大家说】姜师立:城市推介也要争一流 (07-10)
    普通文化 城市推介也要争一流 (07-10)
    普通文化 企业多元文化管理与团队建设探析 (07-09)
    普通文化 直击新媒体文化大会 马胜荣:人工智能催生新媒… (07-09)
    普通文化 时政微观察丨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