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兴安盟教育系统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2/31 22:50:24 | 【字体:小 大】 |
lol李慧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充分发挥学校先导示范作用,使之成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各校将学生的生理发展水平与心智发展状况作为出发点,结合“双减”政策和学校实际,充分利用学生课后延时服务,分年级、分学段有序推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阶段教育。在小学阶段,主要以感性认识为主,在教学活动中利用传统文化故事、名人轶事并配以图片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浓厚的兴趣。在中学阶段,利用优秀书籍或结合身边的人、事,树立起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充分发挥多部门协同优势,改进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法。教育系统加强与多部门协同,运用学生喜爱、生动活泼的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开发利用网络资源,制作适合新兴媒体传播的文化精品,构建校内外结合,互为补充、相互合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格局。利用兴安盟“一馆十址”等丰富的红色资源,广泛开展研学活动,让学生在行走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不断提高传统文化修养水平和施教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校园落地生根,一方面通过调整课程体系,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通识教育和各专业课程相关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阐述,打好教师的传统文化功底;另一方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开展全员培训,通过开设专题培训,培养一批熟悉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化教材、教学有方法、业务本领强的教师,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环境,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校园。各校践行“文化治校”的管理理念,营造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育人氛围。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挖掘各学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素材,通过在教学楼张贴经典古诗词和名人读书故事,在校园打造诗词文化长廊等形式,合理设计校园文化内容和形式,打造具有传统文化氛围的走廊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史”知识融入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当中。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