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魔法师txt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报告深刻阐述了在新时代新征程以什么样的立场和态度对待文化、用什么样的思路和举措发展文化、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和目标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等重大问题,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自觉肩负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思想引领、文化滋养和精神支撑。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和深厚底蕴。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重大论断,既是理论创新,又是实践探索,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逻辑意蕴,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鲜明特质,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两个结合”彰显文化自信自强的文化逻辑。“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也是赓续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自强的具体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密切相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在各个历史时期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提供持续的思想动力。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交融,在以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的同时,使马克思主义在丰厚文化滋养中形成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已经成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的多元包容的现代文化,我们的文化自信就是建立在中华文化立场上,建立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文化基础上。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始终坚持“两个结合”。文化自信自强是新时代中国的思想底色和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精神原色,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的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对于中华文化的自信总是中国人民最重要的底气,也是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时期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昂扬的精神状态的重要精神支撑。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坚定的文化自信,焕发出磅礴的精神力量。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将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无论是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抑或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与发展,都需要坚定的文化自信和丰富的文化建设成果作为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深入挖掘运用中华文化丰富宝藏,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培根浚源、固本开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涵养文化自信自强的“源头活水”。
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其中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习深刻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这就要求我们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建设好,让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强大起来,使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改善提升,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在具有“高度的文明”的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必然是协调发展的,二者紧密联系、互为条件,并统一于具体实践活动。把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在立足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实现二者协调发展,是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经验。开启新征程,我们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无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两大支柱,二者不仅不可或缺,更重要的是两个支柱要做到相互协调、协同发力、齐头并进,在一个“水平线”上共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蓝图,以“高度的文明”推动中国社会整体跃升、行稳致远。
福建人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多元多姿的区域特色文化,涵养了八闽儿女海纳百川、敢拼会赢的精神特质,铸就了福建人民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要深刻认识文化自信自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更好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延展人民精神生活、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实施福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深化“福”文化研究阐释和转化利用,推动朱子文化等福建特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福建文化标识体系,增强福建人民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以发展道路、国家形象、价值观念、民族精神为核心的软实力竞争也愈加激烈。从一定意义上说,谁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对于我国而言,同快速提升的硬实力相比,文化软实力仍有短板弱项。我们必须更加注重文化软实力建设,努力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更好地占领时代竞争的制高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加强中国话语的对外传播,阐释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展现中华文明的独特精神标识,高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旗帜,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实践的贡献,从深层来说渊源于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中国国情发展起来的先进文化,广泛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体现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鲜明特质。在新征程上,我们越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就越需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彰显中华文化影响力,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理解并共享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从而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福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省份,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1580多万闽籍华侨华人旅居海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着独特的优势。要深入挖掘中华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精神内核,提炼展示朱子文化、闽都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等地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开发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文化产品,打造中华文化品牌。“民族的”只有讲得好、传得开,才能更好地成为“世界的”。要发挥海丝和侨的优势,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用中国叙事、国际表达讲好中国故事、福建故事,促进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读懂中华民族。坚持中华文化主体地位,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借鉴吸收世界文明百花园中的优秀成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偕进传承。(省委宣传部部务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谷歌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