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级小说“在北京,人们总是非常友好,常常以家人相待。在大学里,我也总能感受到强烈的家庭的氛围。作为亚洲最顶级的城市,北京有自己独特的美。”
11月17日举行的2022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首场在线记者会上,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汉学家,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荣休教授安乐哲在回答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是一个非常文明的国家,他因此被中国所吸引。中国的快速崛起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让世界感到震撼。从中国自身来说,想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需要的是“文化自信”。
安乐哲1947年生于加拿大多伦多。他还记得自己38岁时第一次访问中国内地的经历。当时从上海到北京的交通还不太方便,以至于每走10公里或20公里就必须停下问路。而现在,香港市民只要花不到一个小时,就能通过55公里长的港珠澳大桥抵达澳门和珠海。安乐哲表示,中国在几十年间发生的变化,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他看来,中国的崛起令世界感到震惊。
“中国崛起的速度太快了,在中国之外,很多人并未对此做好准备。他们被吓了一跳,甚至产生了某种恐惧。”这位哲学家指出,当人们缺乏相关知识时,面对变化的这种反应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一位西方学者,他一生都热衷于了解中国,并致力于加强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了解。
安乐哲翻译了许多中国古代典籍,如《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淮南子》等。谈到中国哲学的特质,他表示,从《易经》起源的中国传统可以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而生活与家庭密切相关。家庭观念的影响在中国无处不在,“孝道”的概念使中国文明得以代代相传。一代代中国人不仅继承了中国的文明,也成为中国文明的具体体现。
“当你看着你奶奶的照片时,你就可以看到你自己。你从她那里获得了你的价值观、语言以及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安乐哲说,这种鲜活的文明的代际传承是真正的中国故事。在他看来,亲情、孝道以及家庭的重要价值地位,是中国文明之所以在数千年的历程中绵延至今的答案。“就像我在北大教书的时候,我是师父,我的学生是学姐、学弟,我的同事是兄弟。这是一种家庭式的话语。”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明年将迎来10周年。截至今年7月中国已经同149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投资规模近1万亿美元。
安乐哲说,“双赢”和“共同体”是描述“一带一路”时使用的修辞,这样的语言本身就植根于中国哲学。他认为,“和”的概念是中国哲学崇高的理想,不仅意味着“和谐”,也意味着“优化共享体系”,在优化的共生关系基础上,实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安乐哲又以中餐举例,西餐厅的菜单常常只有两页,但如果去中餐厅,重庆餐厅的菜单就是一本书,广东餐厅的菜单又是另一本书。中餐的烹饪方法本身是一种对食材充分利用的优化共享体系。
“如果‘一带一路’能获得成功,就是对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没有人会不赞同。如果能把高铁带到非洲、南美洲、中美洲,让不同地区人们生活得更好,那自然是一件好事。”像许多中国观察家一样,安乐哲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最重要的挑战和着力点之一在文化领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将为“一带一路”带来更大成功。
安乐哲自1985年担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2016年从夏威夷大学退休后,他来到中国,成为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
安乐哲坦言,作为一名学者,在北京大学工作期间,他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案头和校园内。但与北京民众的接触仍然给他留下了非常积极的印象。他告诉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在这座世界级的大都市中,人们热忱的态度常常让身为“老外”的他感到很舒服。“北京有自己独特的美。但我认为,在这里更重要的是人。在北京,特别在大学里,我总能感受到强烈的家庭的氛围。教室是一个家庭,哲学系是一个家庭,大学本身就是一个家庭。”
最近,安乐哲与商务印书馆合作出版了一本新的译著集,这是一本包括从《易经》到《荀子》等中国古代哲学经典的资料手册。“中国文化传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古代文化和当代中国是连续性的。而在世界其他一些地方,那里伟大的古代文明与现代国家的联系已经很薄弱。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在现代中国社会仍然非常有活力。”安乐哲说,这是吸引他孜孜不倦翻译中国典籍,将中国文化介绍给西方的重要因素。
始自2013年的“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其宗旨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让世界读懂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那么,如何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进而读懂中国?
这位西方学者表示,中国需要“文化自信”。他指出,现代化常常被等同于西方化,西方化本身并没有错,其中的精粹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发展。但人们还需要把东西方文化结合起来,以促进新的世界文化诞生。安乐哲表示,今天的中国年轻人正回归自己的传统,传统文化在中国受到政府与学界共同的推崇,这是一件令人鼓舞的、伟大的事情。年轻人也肩负着让中国在世界舞台上获得理解的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