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真祖“杨叔子是一位大先生,先生的离去令人难过。而我的难过,又与别人不一样。”11月5日中午,姚洪磊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回忆起与杨叔子的点滴往事,数度哽咽。
姚洪磊于1995年进入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学习,在这所工科特色明显的大学里,姚洪磊读的是新闻专业。
当时,华中理工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正如火如荼进行着,西15楼117教室成为华工学子们的“人文渊薮”,这里几乎每周都要举办人文讲座,杨振宁、杜维明、章开沅、冯天瑜、葛剑雄等海内外学术大家先后登台授课。
姚洪磊回忆,大家都不愿错过任何一场讲座,所以听讲座人满为患,根本占不到座位,甚至挤不进教室是经常的事。姚洪磊当时有一架相机,他主动承担了人文学社的摄影工作,借着这个“便利”,他能频繁进出讲座现场,也时常在讲座中目睹校长杨叔子的风采。“一所理工类大学如此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像我这样的文科生来说,是非常幸运的。”
姚洪磊爱好写诗,读大四时,出版了人生中第一部诗集《兄弟》。虽未与杨叔子校长有过直接交流,但姚洪磊读过他的诗作,是他的铁杆“粉丝”。诗集《兄弟》出版之前,姚洪磊冒冒失失“闯”进了杨叔子的办公室,怀着忐忑的心情,希望杨叔子为他的诗集作序。
“没有想到的是,校长不仅认真看了我的诗稿,还为我写了3000多字的序言,对我的创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姚洪磊告诉记者,至今回忆起来仍感到非常激动。
不仅作序,杨叔子还亲自出席了诗集的首发仪式。基于诗歌创作的共同爱好和文学理念的深入交流,两人成为了“忘年交”。有一次,两人在校园里偶遇,杨叔子老远就喊姚洪磊“兄弟”。姚洪磊吃了一惊,笑着说:“校长,我可不敢跟您互称兄弟呀。”杨叔子爽朗一笑,风趣地说:“我说的是你诗里写的兄弟。我们是精神上的兄弟!”
姚洪磊从小喜欢书法,大学期间保持着这一兴趣爱好。杨叔子说:“书法是瑰宝,你写书法,很有远见。”并鼓励他好好写下去。老人家郑重地对他说:“中国传统文化要好好的弘扬和传承。”每年春节,杨叔子家门口贴的春联都是姚洪磊所写。姚洪磊说,老先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让他如沐春风。
2009年,《杨叔子槛外诗文选》出版,杨叔子赠送了姚洪磊一本,并在扉页上亲笔写下赠言:“姚洪磊同志:谢谢你的友谊与信任!杨叔子。”2019年春节期间,杨叔子的新书《往事钩沉》出版,杨叔子同样赠送了一本给他。这些年来,姚洪磊先后出版多部专著,每次都会呈送老校长,作为学习成果的汇报。
本科毕业后,姚洪磊曾在电视台工作数年,后来又回到母校深造,先后获得哲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的双料会员。2020年,他创办了武汉历山书院,致力弘扬书法艺术。
追忆与“大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48岁的姚洪磊说:“我们不应忘记他说过的话,不要忘记了他的感召、他的鼓励和期盼。我们唯有继承他的遗志,方能告慰老先生在天之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