龌龊网李元伟五年执政,给CBA联赛的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为CBA联赛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元伟前瞻性和大局观,保证了中国篮球职业联赛过去五年的迅猛发展。
2003年9月,李元伟亲自组织成立课题组和专题调研组,聘请专业公司和专家(北大光华学院教授)对中国男子篮球甲A联赛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参考国际上职业体育联赛的先进经验,借鉴国内其他职业体育联赛的教训,结合中国篮球联赛实际提出了改革方案,此方案经数次论证后,正式命名为《中国职业篮球改革发展十年规划》,简称“北极星计划”。
2.李元伟的东莞讲线日,李元伟发表了“东莞讲话”。“主要以‘关于中国篮球界的思想解放问题’为主题,提出了‘大开放、大目标、大整合、大协作’的联赛发展理念,确立了‘国际化、专业化、规范化’的工作方针,并就‘北极星计划’作为基本框架,提出了构建并推出新职业联赛的构想,阐述了竞技篮球与职业篮球的不同点及升降级的危害,提出了未来职业联赛实行准入制的基本设想。”李元伟表示。
就是在“东莞讲话”中,李元伟明确提出了竞技篮球与职业篮球和CBA职业联赛与中国男子篮球甲A联赛的本质区别,并强调了取消升降级和推出准入制的必然性。“2004-2005赛季的中国男子篮球甲A联赛其实是一个过渡性赛季,它的使命就是为2005-2006赛季的CBA职业联赛探路和奠基。”李元伟回忆,也就是从那时起,李元伟开始了对联赛的结构、赛季以及推广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
在2005年4月28日举行的联赛招商会议上,李元伟宣布取消升降级、取消冠名。“国际上成功的职业赛事,都不是冠名的赛事。我们调研了世界上13个成功的职业联赛,实行了南北分区,增加了比赛场次。”李元伟这样解释取消冠名制度的初衷。
为了拉拢赞助商,CBA联赛一度将冠名权作为商品招商。1999年,摩托罗拉和西门子争抢CBA的冠名权,摩托罗拉做了两年之后反响不大,国际品牌相继退出。篮管中心又找了两家手机,凑钱做联赛,但2003-2004这个赛季,两个手机厂商有没有付钱。合同上说得是2400万,最后只给了1500万,这其中还包括了女篮联赛的冠名权,打包销售的成绩也不过如此。
谈到2005-2006这个具有变革意义的赛季,李元伟感慨良多:“我们首次改变以往联赛的招商模式,采用国际上比较成熟的‘TOP’计划进行招商;采用南北分区,取消升降级,推出‘一周三赛’。这个赛季我印象里的大事件有很多,比如首次赴美集中选外援,推出了中国男子篮球甲A联赛10年杰出贡献奖评选活动,采用竞标方式对联赛进行专业化运作,举办了中韩全明星对抗赛。在这个赛季,CBA联赛新标识‘篮球的面孔’面世,巴特尔重返CBA,刘玉栋复出,‘CBA与我共成长计划’启动,中国篮球至尊鼎问世,洋裁判执法总决赛,可以说,这是一个成功转型的赛季。”
如果让李元伟选择一个事件,作为CBA职业联赛发展的转折点,他的答案一定是2005年4月26日在怀柔宽沟举行的“宽沟会议”。
“为什么说是转折点。首先,我们成立了CBA联赛委员会,负责联赛的管理事宜;其次,我们通过了准入制,这代表以升降级为标准以竞技篮球为本质的甲A联赛真正转变成以准入制为标准以职业篮球为本质的CBA职业联赛。”
这是李元伟给人印象最深的一句线日举行的“全球财富论坛”。这句定义性的豪言在很长一段时间引出了“哪个才是中国第一运动”的大讨论。
“其实我这句话是官场中比较忌讳的话,都会引起不良反应。但是我的目的是在推介中国篮球,我要鼓舞中国篮球人的士气。”李元伟坦言在任期间,确实说过一些敏感的话,“但本质上,都是在为中国篮球拉票。”
2005年5月,瑞士盈方与中国篮协签定合作方案,成为CBA联赛商业推广伙伴,中国篮协将每年得到650万美元的运行保证金,瑞士盈方公司将在未来的7年内,得到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以及各俱乐部除地方冠名和门票收入外的所有商务开发权益。同时,中国篮协将和盈方公司联合成立一个公司,中国篮协拥有控股权,占公司的51%股份,瑞士盈方占49%的股份,双方精诚合作,全力打造CBA联赛的市场化经营模式。
“应该说,中国篮协与瑞士盈方集团联合成立的‘合资公司’为中国体育职业化拓展了一条新路子,这种新的经营模式或许将为国内其他体育项目职业化和产业化发展提供借鉴。”
“为了强化品牌价值,我们在2005年就开始实施CBA的公益计划。建立希望小学,活动覆盖了新疆、西藏、广西等地区,让CBA走进校园。”李元伟介绍说。
当CBA已经初步的建立起了品牌价值的时候,李元伟开始从公益行动中争取人心,塑造CBA的另一张社会名片。“要争人心,就要讲公益。”李元伟言简意赅。依靠着扎实的改革和社会影响力,CBA联赛成为国内最具市场价值的职业联赛,而这样的成功,离不开李元伟所积极引进的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这也使得CBA的品牌效应持续增长。
这几年,篮管中心加大了对国内教练员、裁判员的培训工作。其中包括了和美国孟菲斯大学的合作—5年合作计划,保证每年接收15个中方教练教练,去NCAA学习,选拨出一名教练在NCAA完成整个赛季的跟队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