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续大明时“白云大道开通后,路好走了,环境美了,能做事了,不少离乡的村民纷纷回家创业,村党支部和党员们也倍感振奋,铆足了劲儿干,要带领群众在山岭高坡上打造‘振兴村’样板……”6月22日,在“武安十佳网红打卡地”的岩角村,该村党支部书记申燕军兴高采烈地谈论着乡村振兴工作。
始建于清代的岩角村,平均海拔1000多米,是武安市海拔最高的行政村。白云大道建成前,风景秀丽的小山村交通不便,山道崎岖不安全,更遑论吸引游客,大量村民远走他乡,村里常住人口一度仅剩下10余人,成为名副其实的“空心村”。
2019年,随着白云大道的开通,岩角村直达旅游景点密集的活水乡,路程比原来缩短一半。道路平坦宽敞顺畅了,到活水乡游玩的人们顺道直上,原本“藏在深山人不识”的岩角村很快成为游客的“新宠”,内外交流互动,给这个“空心村”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岩角村乘势而行,大力开展和美乡村建设,拆临拆违、整治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庭院。“刚开始村民不理解,我们就把全村划分成几个村组,先选党员村组当试点,试点做好了,其他群众就会主动参与进来。”申燕军说,现在看着一座座漂亮的石屋民宿,一排排崭新的太阳能路灯,一处处花草树木小景观,别说游客喜欢,自己住着都舒心,大家感到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村民申文良介绍,以前村里都是土路,房屋荒废、杂草丛生,破败得不成样子。经过一系列改造,山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也看不出过去破败凋敝的影子。
“家乡旧貌换新颜,自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回来。现在村里常住村民已有300人,其中三分之一是年轻人。”提到下一步的规划,申燕军说,“今年,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将人居环境整治与旅游发展、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发展山区特色旅游,打造‘岩角村’文旅品牌。俺相信在党建引领下,好环境、好产业再加上人才回流和文化赋能,山村的振兴之路一定越走越宽!”
从“空心村”到“振兴村”,岩角村的华丽转身只是白云大道沿线山村巨变的一个生动缩影。如今,这条大道上还有更多村屯正通过党建引领,努力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大量游客到访让我们收获了经济效益,村里盘算投资开发更多红色研学项目……”当日下午,在柏草坪村村委会旁的大槐树下,村党支部书记国殷勤展开手里的“柏草坪村未来五年规划”图纸,与村民代表热烈讨论着乡村振兴话题。
柏草坪村是武安第一个党支部旧址所在地,革命先烈在这里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红色文化资源颇为丰富。但过去该村交通不便,又缺乏规模化产业,同样面临较为严重的“空心化”问题。
国殷勤回忆说,白云大道能把柏草坪村确定为西段起点,这是村干部积极争取的结果。当时,村民们听说要修大道,都盼着那条路直通柏草坪,彻底解决大家出行难题。怀揣老百姓的心愿,村两委班子和党员代表一趟趟跑相关部门表达诉求,最终获得了满意答复。
“路修通后,我们看到村干部和党员是真心替大伙办实事的,都积极支持村里的工作。”村民们说。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拆除违建、整修道路、绿化荒山,围绕革命旧址,打造红色纪念馆、党史馆和文化广场,把红色资源与文化旅游有机结合起来,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据了解,今年以来,已有40多个基层党组织,超过1000名外来党员和群众到柏草坪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重温红色历史、赓续红色血脉。
随着白云大道沿线更多的“空心村”盘活,一批批有知识的青年回乡参与乡村建设,36岁的郭利红就是其中的代表。武安土生土长的她大学毕业后长期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打工。2019年,她听说白云大道建成后,给家乡带来了很多发展机会,于是决定回村创业。
“总觉得在外面是过客,回到家乡,才有了归属感。我要带动更多人回到家乡,投身农村、建设农村,为老家的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郭利红信心十足地说。
更让申燕军和老党员们欣慰的是,许多返乡年轻人提出了入党申请,决心返乡接棒、筑梦乡野。
“四好农村路”是习总结提出、推动实践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好农村路”连片成网,极大地缩短了往返城乡的时空距离,深刻改变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社会面貌。
从“空心村”到实现乡村振兴,在沿着武安白云大道这条“四好农村路”采访的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把农村公路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持续增强。
实践一再证明,“四好农村路”是新时代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标志,农村公路作为连接城乡的“毛细血管”,不仅成为群众安全出行的通达之路,更是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托起乡村全面振兴的希望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