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城之升龙道3.1时隔两个月,隆湖社区居民蔡师傅家的气氛已经大不相同。曾经的愁云惨淡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重新升腾起来的对生活的希望。
2023年8月,路北街道助联体服务站挂牌成立。各村社设立16个助联体服务点,创立“北事帮”服务品牌,由专职社工联动社会力量组成主力军,服务辖区所有低保、低边、特困家庭。
今年以来,街道助联体以“北事帮”覆盖面100%为目标,结合街道“青治先锋”成长计划,将群众上门求助转为社工主动帮扶。通过专职社工和社会工作站项目认领,采用个案或小组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走村入户敲门问需,“项目点单”服务到户。
隆湖社区:地处路北街道西北部,现有管前苑、朱家茗居、汇鑫商务广场3个小区,户籍人口2000多人,是典型的村改社区。现有低保家庭3户,个人低保2户,残疾人42人。低保、残疾人占比在整个街道排名前列。
基于社区困难人群数量多、需求多、问题复杂,社工朱梦将困难群众精准帮扶项目带到了所在的“青治先锋”小组,并获得组员的一致同意:帮扶,要真帮、真扶、真精准。
今年4月,社工定期走访时,发现社区居民蔡师傅身体残疾、收入微薄,随着儿子小蔡入学,家庭开支增加,经济拮据。
“对于火烧眉毛的问题第一时间解决,一刻也不能等。比如,基本生活、孩子入学等一定要及时保障。”
为此,朱梦第一时间将蔡师傅一家的情况上报到街道助联体,帮低保儿童小蔡申请了贫困残疾人子女助学金,为孩子入学解决后顾之忧。
治标解群众燃眉之急,治本助群众自立脱困。“北事帮”困难群众帮扶项目突出造血自立,彻底解决群众问题。
“我不想在家里待着,我也想出门赚钱,但是身体不允许怎么办?” “我腿脚不便,有没有在家打工的机会。” ……
走进朱家茗居小区,有两幢居民楼格外显眼。左幢社区食堂便捷就餐,右幢共富工坊便捷接单。工坊内,十几位老人手指不停,抻直布料、穿过环扣、折叠装袋……不一会儿,一条条杯带就包装完成了。
“早上我把孙女送去幼儿园以后,就趁空闲时间串珠、打包,一天能赚几十块,有时能赚上百块,蛮好的。”
对于身体条件不允许全职工作的,与当地工艺品企业合作,让群众在家中制作工艺品。
“前几年新居分配完毕后,有些困难居民没有条件装修,一直住着毛坯房,家具都没有,我们针对这部分居民也进行了生活环境改造。”
朱梦介绍说,针对居住环境差、无法保障基本安全、缺少基本家具等生活条件简陋的帮扶对象,街道助联体牵头社区服务点,提出改造方案,链接多方资源,改善帮扶对象生活环境。
挂牌以来,街道助联体重点关注“一老一小、一困一残”群体,充分发动青治社工、党员、志愿者、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等力量,常态化上门问需求,并提供精准化、精细化的关心关爱和帮扶指导,进一步融洽了邻里关系,也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中午11时,在洋洪社区老年食堂,窗口新鲜出炉的菜冒着热气,来就餐的老人有序排起了长队。居民叶大爷今天来得格外早,排在队伍前面,因为他刚刚拿到了助餐爱心卡。
这是街道助联体今年新引入的“泰美好”慈善助餐项目。该项目由区慈善总会、浙江泰隆慈善基金联合开展,向街道定向捐赠10万元,让老人在原有就餐优惠上再减2元。
街道牵头社区到辖区各业态“串门”,摸排数据统一上传至综合信息指挥室,以匹配社区服务需求,建立“社区合伙人”机制,共同为社区开展服务。
“在端午节,10个社区通过综合信息指挥室的数据匹配,联动辖区内30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了‘端午粽头戏’‘浓情粽意’等节庆活动,期间所有经费、物资均为联动单位提供。”
如路东社区“东东有好事”、和兴社区“和”乐常新、五洋社区“益”起爱等公益项目,服务9600余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