绀野纱理子“公益是一种生活方式”,郭鹏用了近五年的时间才把这种带有官腔的公益实打实地做成了技术实用主义公益。
1000步价值多少?这不是靠说的,而是靠走的。“行善”APP以计步的方式,把每天走的步数捐赠出去。走路也可以做公益,没错,用郭鹏的线步正能量,而这些正能量是可以用来捐赠的。
“行善”APP的使用方法很简单,只要用手机下载该应用,每当计步数值满1000步,它就会提醒用户捐赠。捐赠时,只需在“行善”的可选公益项目里挑选一个,点击“捐赠”即可。1000步正能量可兑换1元。
每个公益项目背后都有相关企业支持,直到预定额度捐满为止。比如,“幸福厨房”项目每收到1000步正能量,就会由广州格力为乡村校园厨房捐赠1元钱; “大爱清尘”项目,每收到4000步正能量,将由上海港凯为尘肺病人提供1个口罩。
每个人每天最平常不过的“走路”在“行善”中被赠予了一种附加值,如果你一天能走5000步,就可以捐出5元钱,这种附加值由个人创造,企业买单。参与的人可以逐步养成健康、绿色出行的生活习惯,积聚正能量,与此同时,在每日出行中“日行一善”。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颗公益的心,只是难在无处释放。”郭鹏一直在寻找一种贴近生活、可以实现人人公益的技术工具,现在,他找到了。
在欧美,“行走公益”正日益流行;在香港,徒步已成为一种健身和公益相结合的文化,徒步慈善赛的海报随处可见;周末,老师带学生徒步,朋友之间相约行走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在大陆,由演员陈坤创立的“行走的力量”公益项目已经影响了不少人,各种将跑步、骑行等运动与公益结合在一起的活动也并不新鲜,但是,这类活动需要单独抽出时间,且都是集体行动,而时间,朋友或玩伴恰恰都是现代都市人所稀缺的资源。
在过去的几年中,IT出身的郭鹏一直希望利用新的技术对现有的公益方式来一次翻新或变革,把每个人在日常上下班、约会、逛街的过程中走的每一步,都附上公益的价值,使之转变为可以置换捐款的行动。
这个想法最初萌生在2008年。身为四川人的郭鹏,在汶川大地震后,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而且也积极动员身边的朋友同事参与震后捐助,但很快他就发现这是车水杯薪的工作,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过程监管,一旦监管不到位,就很难取信于公众。
在中国做公益,机构治理专业化和公益大众化一直是一对难题,“二者是相互博弈的过程,机构专业化之后,才能面向大众去推,否则解释不清楚。但现实是往往因为机构专业治理不够,信息不透明,使得大众诚信环境恶化,反过来向专业化倒逼”,从那时开始,郭鹏认定,做公益其实是一种方法问题。
2011年3月,云南发生盈江地震,郭鹏所创立的爱盟公益发起了“一分钟V捐”活动,通过微博募集当时震区急需品:蚊帐。这次活动,后来成了郭鹏第一次真正推动公益大众化和治理专业化的练兵。
“一分钟V捐”在各大微博平台上都设有公共账号,郭鹏之所以选择微博作为公益平台,正是看中了它在大众中的影响力及快速传播能力,同时,捐赠的方法也非常简单,网友只需要点击微博链接,就可以直接完成在线认购和支付。而在后台,爱盟的工作人员会及时地公布每位网友的每一笔认购记录,捐赠的反馈记录和受赠学校的实际使用情况。最后,到整个活动结束时,爱盟公益共为20多所学校募集到了蚊帐数10290顶。
而对于郭鹏来讲,最大的收获是,在这个活动基础上派生出来一个全新的产品——公益项目管理助手,它是一个公益项目全景式管理平台,主要解决三个问题:公益组织的钱怎么来的、钱怎么花的、花钱的效果怎么样。郭鹏要确定每一笔超过0.01元的捐款都能查到源头,每一笔超过0.01元的支出都能查到流向。
目前,在爱盟公益的网站上,微基金、免费午餐基金等已在第一时间进驻。每天受赠方学校都会利用智能手机记录、拍照,将当天采购的食材和数量信息上传到平台系统,这样,每位捐赠人不仅可以查看所有的捐款记录,而且还能看到每所受助学校的就餐人数、人均花费、甚至营养配比,信息报送人员姓名和每日执行情况反馈。
郭鹏说,以前有一些民间公益项目都是起初运行良好,但是没多久就名存实亡,背后关键在于得不到受助端持续的反馈,信息不透明,失信于公众,导致项目没能真正利用起来。
在做社会企业之前,郭鹏曾经是一家金融电信公司的老板,专门做过一段网上银行的信贷管理,风险预警和业务监督,从这段经历中,他积累了不少项目管理的经验。而项目管理的思路正是国内传统公益一直以来所缺少的关键一环。
中国从不缺乏公益项目,但大多影响力有限,大众参与不足,专业机构的专业化和公信力建设是郭鹏认为公益要迈向大众化的第一步,也是公益创新的第一步。
2012年,郭鹏开始去韩国考察一些大众化创新的公益项目,与此同时,他接触到了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下面的一个叫做“免费大米”的项目,这些给了他很大的触动。
“免费大米”项目最初是由一位美国游戏程序员创立的,他同时也是美国在线筹款活动创始人。他设计了一个背单词的网络游戏,每答对一题,页面右面会出现一个装大米的盘子上就会放10粒大米。在这个过程中,相关赞助商会根据玩家在游戏中赢得的大米数量,向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进行捐赠,用于援助那些饥饿儿童。
该网站建立于2007年10月7日,如今每天会有上百万玩家在上面回答近250万个问题,累计捐赠大米约1000亿粒,足够像海地、乌干达、巴基斯坦和柬埔寨这样的国家的480万人一天的需求。该网站被评为最具有独创性的网站,通过互联网,“它提供了学习、娱乐的机会,并力图改变世界”。
2012年8月份,郭鹏及其主要技术团队开始规划,期间他们还参考了香港“毅行者”的模式,最后他们认为找到了一种更适合中国普通人的公益方式。
“人们每天都在揣着手机走路”,郭鹏说,通过手机、移动互联网应用等,“原有的行走公益活动可以变得更容易和方便,人们参与和传播起来更便捷,人群分布更广,效果持续性也更强。”
郭鹏给这款公益APP命名,叫做“行善”,即“一边行走,一边行善”的意思。因为有原来合作基础,参与的公益机构和赞助企业很快就联系好了,接下来是具体的技术问题。通常的计步器比如NIKE+都是通过GPS定位可以精确计步,但是如果用在手机上,它太耗电。于是,他们做了一定,这样可以节省电源,同时减少流量消耗。
经过近半年的研发,今年6月份,安卓版的“行善”APP首先面世,紧接着iOS版也在8月份推出。目前已有6个参与的公益项目,每个项目完了之后,都会把详细结果推送给捐赠人。一个正在开发中的社交功能相信也会很快加入进去。
关于商业模式问题,郭鹏透露了他的一些想法,他们正在跟一些硬件制造商洽谈,如果可能的话,将推出一些带有计步功能的腕表或腕饰,通过在里边集成一块小芯片,导入“行善”这款软件,从而做成一款软硬集成的公益腕饰产品。
郭鹏是那种带有些理想化的技术男,所以他很重逻辑,却有些轻产品。他从不缺乏点子或创意,也会每次都把一项技术做到周全,但一提到商业化就有些力不从心。
其实商业模式一直是郭鹏也是爱盟公益的一道软肋。2010年,郭鹏他们曾经开发出了一个“公益超市”的系统,这是一种公益电子商务的概念,企业可以在上面设置每一个产品的捐赠比例,由消费者去指定捐赠给平台上的公益机构;个人也可以通过平台发布闲置的、二手的、全新的物品,在发布物品的时候,可以自行设定捐赠比例。
为了与该平台配套,还专门开发了一个“虫虫聊天工具”,最多也有一百多家机构入驻。整套系统大而全,但最终因为缺乏持续的资金投入,同时又“没有解决实质性的公益问题”,结果带来的是一种“虚假繁荣”,郭鹏不讳言它的失败。
社会企业盈利是一个行业性难题。实际上,现在郭鹏仍然一是一边做老本行的IT项目,赢利了,再去贴补公益项目。“一手挣钱,一手花钱”,虽然如此,他仍然认为好的盈利模式会有的,但现在并不需要追求利润。因为“免费也是很好的宣传招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