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烈爱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年纪不大却历经坎坷,很少有人关注。他们不属于孤残却独自生活,甚至得不到救助。他们有的流浪、有的沿门乞讨、有的年幼就外出打工、有的不被亲属接纳,遭受虐待。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外界称他们为:服刑人员子女。
这些孩子缺少最基础的生存条件,冬天没有温暖的棉衣棉被,有的孩子甚至只穿着凉鞋,夏天没有舒服的凉席蚊帐,上学对他们来说更是无法触及的梦。然而,因为身份的特殊,很少有人愿意去关注他们。相比生活的困苦,孩子们心灵的创伤往往更加隐蔽,也更为严重。由于父母长辈的错误,他们心里存在强烈的自卑感,还不得不忍受着其他孩子异样的眼光。孤僻,自闭伴随着这些孩子。
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已超过60万。其中70%的孩子在父母服刑后便没有与他们见过面,46.1%的服刑人员已经与配偶离婚,使得其子女在健全家庭环境中成长的机率进一步降低。
2013年发生在南京的女童饿死事件已经为人们敲响了警钟:父亲因吸毒服刑,母亲将姐妹俩反锁在家中后便人间蒸发。据报道,两条小生命最后时刻用小手拍着门窗求救,却依然饿死在家中。孤儿院不收、警察不管、邻居躲着走,这就是服刑人员子女的现状。
“社会上对服刑人员子女存在歧视,认为贼的孩子还是贼。在这种歧视的标签下,很多孩子会有逆反情绪,果真重复父母老路。”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杨建广对《慈善公益报》记者说,政府部门应提供更多介入和帮助,让孩子从原来的家庭阴影中走出来。
杨建广曾在中央综治委下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参与调研。他告诉《慈善公益报》记者,事实上,服刑人员子女犯罪率的确更高,而综治委定义的重点服务群体已经包含服刑人员子女。
司法部调查报告显示,有70%的服刑人员子女跟随父母走上犯罪道路。监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在社会上流浪、乞讨的占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总数的2.5%。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太阳村的志愿者小王对《慈善公益报》记者说:“他们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待遇,这些孩子并没有做错什么,事实上他们也是受害者。”
事实上,据统计子女得到良好照顾的在刑父母有95%以上都因表现良好获得过减刑。“如果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没人照顾,会让服刑者觉得生活没有盼头、没有希望,不利于他们的服刑改造。”北京太阳村的志愿者认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教育问题不容忽视,这个群体被社会上大多数人所排斥,然而他们其实并没有做什么,“毕竟家长犯罪不等于孩子有罪。”
太阳村是迄今为止全国影响力最大的救助服刑人员子女的民间组织,创立于2000年。十多年来无偿代养代教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使他们在一个相对安定温馨的大家庭里像其他孩子一样受到保护,得到教育。
《慈善公益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太阳村,据志愿者小王介绍,太阳村现在能代养的孩子并不多,而全国拥有太阳村的城市也不多,像这样无人抚养的孩子,名义上不是孤儿,也进不了福利院,因此他们面临的困境比孤儿还要大。“孤儿还有可能被领养,但谁会去领养服刑人员的孩子呢?”
《慈善公益报》记者查询相关资料获悉,目前为止,我国没有任何一条法律法规,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做出精准定义,更无一明确的责任部门为他们提供救助,也没有一套清晰完整的帮扶办法。2006年,民政部等15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只是将事实上无人抚养的未成年人、流浪儿童、无人抚养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等困境儿童纳入保障范围之中。但事实上,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所得到的救助十分有限。
在《慈善公益报》记者走访过程中遇到了在太阳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怀里抱着志愿者送去的书包,聚在一起分享喜悦。外面社会再多的纷争似乎都与他们没有关系,在孩子们的眼里,手里抱着的文具就是他们的全世界。太阳村的志愿者小王对记者说:“我们只是想要尽全力,将村里的每个孩子养育成人,能够自食其力,不卑不亢地立足社会,并且自强自立,爱己爱人。”
我们希望,在未来的路上他们不再因为父母的过错,被阴影笼罩;我们希望,他们的人生可以拥有平等的人格,同等的权利去生活;我们希望,这些稚嫩的心灵再也不需要承受不属于他们的压力,他们想要的很简单,只是需要一些关注,帮助他们活出不一样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