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环保法规中国网4月1日讯(李小野)何君乐是香港明德学院辅导主任,主要负责为学校学生及教职员提供心理辅导员及情绪支援等服务,目前攻读香港的教育博士课程。他致力于公益活动,2008年曾以个人的力量参与汶川地震灾后儿童心理救援服务,后多次带队深入汶川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
今年3月,何君乐老师再次带队来到四川阿坝八一小学、漩口小学开展为期一周的义教活动。
“四川对我来讲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何君乐说,2008年汶川地震,从电视上看到四川需要人帮忙。当时刚毕业的何君乐,带着自己心理学专业知识,自发性地来到震区做志愿工作。
“来之前,我觉得能读心理学专业很荣幸,也希望能帮助受灾的人们。”到了灾区绵竹,面对自然灾害带来的巨大伤害和人们身心的震荡,他做的最多是跟他们谈心,并帮助搬动水和食物。
地震的志愿者活动经历给了他很大的触动。“当时给了我很大的反思,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一直相信的,一直努力的,在整个世界眼中没有什么大不了。它让我觉得我一定要谦卑,要拥有一份这样的情感。”当时何君乐作为地震救援志愿者,在仅有的环境下,他每天的饭菜中都有鸭肉。“一只鸭子值几十块钱,对于收入只有几百块的他们来说是比较贵的。他们的碗里没有,而我的碗里有。我真的是来帮忙的吗?还是给他们造成了负担?” 何君乐反问着自己。
在后期参与或组织的公益活动中,他总是告诫自己和自己的学生“我们去做公益活动,不要觉得我们是去帮助别人,不要把自己的位置放的很高,不要把自己看的那么大,但也不要小看自己。”
在高校与学生接触的多了,何君乐发现,不少的同学对四川的认识还停留在电视、网络上。香港的公益运行机制很完善,香港人做义工的事迹很常见,参与公益的意识从小就开始培养,读书期间参与公益活动更加常见。
当通过川港青年互动交流平台知晓有赴川开展公益活动的计划时,何君乐特别兴奋。在他看来,四川的公益活动还不成熟,四川的文化也相对朴素。“所以我希望可以从文化、经验和香港对比一下,有机会去反思,能够成长。是这个过程当中,我最想看到的东西。”
“组织香港学生到四川来并不容易”。何君乐感叹,不少同学会认为汶川很危险,让自己到汶川会感到害怕。他觉得这是一种情感上的认识,他理解但不认同,“当我听到这些的时候,我就特别想把这些人带过来,可能他从汶川回去以后还是不喜欢,但是一定要自己去经历过才行。”在召集人员时,他会告诉同学们,来到四川能学会什么?有什么的体验?也特别希望他们来到四川以后,通过不同的活动,会有更大的成长。
让何君乐高兴的是,去年参加了义教的蔡恺瑶等四名学生这次又随团前往。“这一次来到四川,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合作去做义教,最主要是很开心看见汶川八一小学、漩口小学的小朋友们,其实这次是我第二次来到四川做义教活动,跟上一次比较,这一次看见他们会更加亲切,因为我看见曾经看到过的小朋友长大了,成长了许多,让我觉得很欣慰。”香港明德学院学生谈到。
每次课后或活动结束后的分享,何君乐都有需要做的功课。他表示,同学们每一次来四川的时候,都会有一点一点的进步,他们会说“真的,我没有期待过四川是这个样子的,然后比我想象的好的多。”“又一年,有不同的体验,这次有足够的准备,令事情很完整,顺畅。”
“所以这是我最大的感恩,感受。我让我的同学经历一下,我们想象的跟我们实际经历的肯定不同。” 何君乐笑谈。为期一周的义教很快结束,期间他带领同学们完成了交流、义教、留守儿童关爱、共植友谊树、爱在社区、义卖等系列活动,“这里的所有经验是如此独特和难忘,我真的爱这个地方。”他在朋友圈写到。问及后续的计划,何君乐表示,希望继续组织类似的活动,“我觉得,真的很有意义,参与以后有很多的体会和很大成长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