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真的直播间在南京市建邺区兴隆街道月安社区,有这么一个家庭:夫妻恩爱、互相提携,尊老爱幼、幸福和谐,一声声问候、一次次陪伴,回家住一晚、一起吃顿晚餐、陪父母散散步、带着孩子父母出游,子女用这些看似寻常的家庭举动,为老人送去最需要的关爱。
韩守训夫妻俩今年都是77岁,有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除了在杭州定居的小女儿,其他三个孩子都定居在南京。
“每周六周日,除了离家远的小妹,我们在南京的三家兄弟姐妹都会带着孩子到父亲那里,一起度过一个愉快的休息日。”韩老的大儿子韩刚告诉记者,为了方便看望两位老人,他们特意选择在离老人近的小区居住,天气好的时候,也方便带老人到滨江大道、莫愁湖公园等这些地方转转。
韩老先生经常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社会便能和谐。”几年前,他被查出患有癌症,但是他没有气馁,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和疾病,还劝慰家人不要担心,心情放平和,自己扛得住!
在他的劝慰下,家人抹去了眼泪,悉心照顾。住院时,儿子、女婿每天在床前陪护,喂水喂饭,清洗衣裤,理发剪指甲,毫不含糊。即使工作繁忙,时间紧张,家人也没有推脱敷衍,仍然一如既往地一直坚持着。凭着韩老的坚强和家人的悉心照料,奇迹出现了,病症稳定了下来,在大人的示范下,孙儿辈也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孙子用暑期打工赚的第一笔钱给爷爷奶奶买了精美的小礼品,学做的第一道菜就给爷爷奶奶品尝。韩老一家互敬互爱,在社区居民中传为美谈,大家纷纷效仿,掀起一股尊老爱幼风。
韩家不仅是军人之家、党员之家,还是慈善之家,韩老先生是部队退休干部,老夫妻俩入党50年,儿子、女儿、女婿都是军人,全家总共有6位党员。
韩老夫妻都是别人眼中的“大善人”,尽自己所能积极参与身边的公益活动。即使是重病缠身,韩老仍然不忘参与慈善。8年前,韩老和朋友一起发起捐款,通过赣榆老乡联谊会,为南京工业大学的一位患有白血病的学生募集近10万元的治疗费,汶川大地震时,韩老领着全家人捐款献血,玉树地震时,躺在医院的韩老还不忘打电线千元。
一时为善易,时时为善难,韩老说:“做善事搞‘突击’不够,应当尽自己所能把慈善做成一项长效机制,才能从容不迫地应对各种突发性情况。为此,他召集家庭成员“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成立‘家庭慈善基金’。”此提议得到家庭成员的一致赞同,并共同制定出家规:只要工作了有收入的成员,每人每月50元,积累到一定数额就一起商讨做慈善,捐给红十字、捐助希望工程、资助困难大学生等等。韩老说:“‘家庭慈善基金’的管理员就交给了做会计的大儿媳,家庭成员有些是按月交,有些是把一年的都交了,孙子大学毕业工作的第一份工资也捐到了‘家庭慈善基金’里。”
韩老告诉记者,现在韩家的“家庭慈善基金”已经发展了12个成员加入,目前韩家的小女儿也在资助一名困难大学生。
提及今年清明节有什么打算,韩老的儿子韩刚表示,今年清明节安排早就打算好了,会像往年一样,带父亲回连云港赣榆老家。
“今年我们商量了一下,我和大儿子、女婿一起回老家,不仅是回家乡扫墓,还要看望家乡的亲人,断了什么都不能断了亲情血脉。”韩老告诉记者,其他的家庭成员因为工作、身体等原因,清明节假期要做“留守队员”、“看家成员”。
韩刚说:“敬老爱老,子女不能缺位。敬老爱老不是一句口号和理念,而是一种基于亲情的关怀和照料,每个子女都应该将对父母的养育之情化作家庭是贴心的港湾,亲情是我们温暖的依靠。给老人一个温暖的家,家中的每个人都用心彼此关爱,这样,老人才会更加快乐,子女也能收获一个更为圆满幸福的家。”
“敬老、爱老”平台以江苏省基层数百个社区街道,与全市11个区级军休所的老人为服务对象,通过从“交汇点·大城小区”和江南时报微信、微博线上报名的方式,并成立养老特色微信群,深入社区和军休所为离退休老人、空巢老人等群体,组织开展体育比赛、书画、摄影、采风、老年课堂培训等一系列适合老年人兴趣、符合老人需求的活动。
另一方面联合市区部分中小学,举办“讲师团公益大讲堂”,给部分军休老人发挥余热的机会,开展“军休老干部爱心助学” 等公益活动。另外,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免费体检、科普健康讲座、辅助康复、家庭医生慢性病管控指导等公益服务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