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wei原标题:事关慈善事业、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民政部贾晓九司长谈慈善事业发展
近日,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司长贾晓九接受《中国民政》杂志专访,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慈善事业和社会工作的发展情况进行介绍。
在采访中,贾晓九司长既谈到了慈善事业、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在服务“国之大者”方面发挥的作用,也谈到了慈善社工事业在参与国家治理和推动共同富裕中应该如何抓住机遇发挥作用。
贾晓九司长的总结概括性强,有高度,也有深度,值得认真学习。为此,我们梳理出了其中5个结论性观点供大家参考。
一、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对此,贾晓九司长概括了十八大以来党对慈善事业决策的六大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
第二:党的十九大则强调“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明确把慈善事业作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第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明确把慈善事业作为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五:2021年,习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要加强公益慈善事业规范管理,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
第六: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贾晓九司长强调:“党中央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明确了慈善事业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民生保障制度和社会治理制度有机组成部分的新定位,提出了充分发挥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要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我国慈善事业在思想理念、法治建设和实践效果迈上了新的台阶,正在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稳步前进。
对此,贾晓九司长从慈善法制建设、慈善力量发展、慈善活动规范和慈善文化普及四个方面进行了例证。
一是慈善法制建设取得突破性成果。“法制建设是我国慈善事业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
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慈善领域第一个以国务院名义印发的规范性文件。
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该法是慈善制度建设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标志着我国慈善事业迈入了法治化的轨道。
慈善法颁布实施后,民法典、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红十字会法、企业所得税法等法律也对涉及慈善事业的相关内容作出了规范。
民政部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涵盖慈善组织登记认定、公开募捐管理、慈善信托备案、慈善活动支出、慈善捐赠税收优惠、志愿服务、信息公开和财产保值增值等多个方面,地方性慈善法规立法稳步推进,初步构建了慈善事业规范发展的制度体系。
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共登记认定慈善组织超过1万个,备案慈善信托合同金额超过40亿元。
慈善参与渠道更加多元,从设立慈善组织向备案慈善信托、提供慈善服务、参与志愿服务不断延伸。
捐赠形式更加多样,从捐钱捐物为主向捐赠股权、房产、知识产权不断拓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慈善”蓬勃发展,民政部遴选指定的30家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带动超过500亿人次的网民参与慈善活动,帮助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公开募集善款超过350亿元。
据第三方统计,2020年我国慈善捐赠总额逾2000亿元,较2011年增长了160%。
三是慈善活动管理更加规范。各级民政部门坚持鼓励支持和监督管理并重,持续推进“依法行善”“依法治善”。
四是慈善文化更加普及。据社会调查显示,87%的受访者为慈善事业捐赠过现金或者实物,人人行善的社会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志愿服务迎来了制度化发展的新阶段,志愿服务发展的制度环境不断优化,志愿服务规范化水平显著提高。
一是立法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2017年国务院公布实施了我国志愿服务领域第一部专门行政法规《志愿服务条例》,志愿服务进入了法治化发展轨道。
二是基础性制度更加完备。民政部单独或会同相关部门出台《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出具办法(试行)》《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基本规范》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标准。
三是服务机制不断创新。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机制和以“菜单式”服务为代表的供需对接机制不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入开展,互联网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协同服务机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志愿服务信息化、专业化、规范化、品牌化程度稳步提升。
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底,我国志愿服务队伍超过123万支,志愿者无私奉献超过37亿小时的服务。
四、从“三社联动”到“五社联动”,是民政部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模式创新和实践成果。
“三社联动”是指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相互配合、协同推进的过程和机制,并于2017年写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五社联动”是对“三社联动”机制的创新和发展,是多元主体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分工协作、互相增益,包括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五方。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民政部门在基层治理实践中探索形成了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相互配合、协同推进的“三社联动”机制,并于2017年写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
2019年,在民政部开展的“加强基层民政工作调研活动”过程中,及时总结了“五社联动”机制的成功经验和积极作用,2020年在实践中首次较大规模应用。
民政部指导湖北省认真总结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三社联动”以及慈善力量和社区志愿者作用的做法和经验,并协调全国性慈善组织筹集资金8000余万元,支持湖北省和武汉市在210多个乡镇(街道)、社区实施“五社联动”项目。
2021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要创新“五社联动”机制。
五、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慈善事业的决策部署,抢抓机遇,踔厉奋发,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道路,奋力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和有爱社会有机衔接,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事业服务“国之大者”、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积极作用。
贾晓九司长谈到,把握好党中央对慈善事业新的定位这一发展机遇,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做到三个“要”:
1.要紧紧抓住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聚焦全体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的目标,强化慈善事业扶弱济困功能,加强慈善事业与社会救助体系的衔接,助力兜住兜牢低收入人口民生保障网;
2.要完善慈善事业制度,持续壮大慈善力量,创新慈善发展方式,最大限度做大和分好慈善蛋糕,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3.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文化,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构建新时代新风尚,助力全体人民向上向善、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