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爸爸014月1日起,我们启动了“假如春天有声音”守法守“沪”语音海报征集。收集到来自上海不同群体的声音,也汇集了许多暖心的故事。在民法典宣传月期间,我们将开启“声音背后的故事”系列,一同走进不同群体,聆听声音背后的故事,一起感悟人世间的法则。
公益不在于每个人做多少,而在于更多人一起奉献。第三期走进做公益的法律人胡光,一起聆听他的故事。
问题二:我们有关注到,三月疫情刚爆发时,您发起了“让他们睡个好觉”的公益专项行动,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决定做这个项目呢?
很高兴,主持人你注意到了“让他们睡个好觉”的公益行动。三月中或者中下旬吧,那个时候浦西还没有封控。我看到社区基层工作人员、医务人员、小区的保安为了抗疫执勤,夜以继日、风餐露宿,他们没有很好的睡觉的环境。有时都只能趴在桌子上、靠在货架上睡觉,包括居委会的很多人员,也只能在办公桌上睡觉。那个时候上海夜晚气温还比较低,他们都非常辛劳。
我当时觉得必须要解决实际问题,就想到要为他们采购行军床、睡袋、充气垫等,有了这几样东西他们在办公室也好,在保安亭也好,基本上是能够睡个好觉的。我是认为绝大部分的基层工作者是非常认真,非常辛劳的。他们能把疫情从那么高的数字降到现在让大家都比较安心的低风险的数字,他们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牺牲了自己大量的个人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也面临着一些风险,他们真的是非常辛苦。
“让他们睡个好觉”公益行动主要是为他们提供支持。毕竟我个人甚至是单位的力量是有限的,于是,我找到了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希望借助他们的渠道,汇聚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努力募集善款。争取物资能够覆盖到我们全市各个区,这也是这次公益活动的一个初心吧。
这个行动得到了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和长宁区慈善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顾国林监事长和长宁区慈善基金会的陈建兴会长,都特别关心本次的公益活动。在整个的过程中第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找到可靠、优质、又价格合适的物资。第二个是,有什么渠道能够募集到足够的善款,因为量还不小。第三个问题就是,疫情初期,上海的物流管控特别严,那个时候的物资物流怎么能够顺利的进入上海,并分发到各个区,也是很大的挑战。
我和君悦律师事务所的团队主要解决的是物资采购的问题。机缘巧合之下,我发现了有其他的大型企业采购了一些三件套,我找他们取得了供应商的联系方法。我们这次的公益行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动了供应商,供应商也给了我们很好的物资和价格,甚至可以说供应商基本上是帮我们免费运送物资的,也算是他们献出的一份爱心,是一家南京的供应商,非常不错。资金方面,我和基金会一起来解决资金募集的问题。最后,物流问题主要是依靠基金会,把物资分发到抗疫一线的基层。
当时我记得我在网上捐出的第一笔捐款是900元,我为什么捐900元呢,因为三件套加起来的价钱基本上900元。我想告诉广大的市民和爱心人士,你就掏900元,你就能帮助一位大白、一位志愿者,解决睡个好觉的问题,那还是很值得付出的。后来,我在线万块钱,基金会也在积极配资,网上的公益行动得到了广大市民和其他爱心人士的积极回应与支持,还有许多外地的爱心人士也为我们上海的活动捐款了,这个是特别打动人的。我们还吸引了著名的浙江民营企业家,公牛集团的创始人阮立平先生,公牛集团捐100万元。还有位顶流网红,他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名字,他也捐了100万元。有大额捐款,再加上许多爱心人士在网上的个人捐款,解决了很多实际的问题。
问题四:“让他们睡个好觉”公益专项行动,目前募集到了多少的钱款和物资?或者是帮助到了多少人呢?
总共募集到的善款到现在有近300万吧,整个物资覆盖了16个区,许多一线抗疫单位都收到了三件套。因为活动目前还在进程中,最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会有准确的统计。但我觉得应该有上千人从项目中受益了。
有很多网友们在网上的留言,特别让人感动的。几乎每个人都在给上海喊加油,有的网友说他在外地,觉得他应该帮一下上海;还有的说,一线的大白他们太辛苦了。我记得有一个父亲,他是带着他只有七岁的女儿做的捐款,女儿说要让叔叔阿姨们睡个好觉,这些都特别让人感动。我是觉得公益能够带动那么多人,公益传递出去的爱心也会影响更多人,这次能够帮助大白们和一线抗疫人员,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我所理解的公益的真谛是,公益不在于每个人做了多少,而在于更多的人一起参与奉献,奉献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对上海这座城市和对我们身边的,甚至是平时身边不太关注的城市一员的一种关爱。
问题六:疫情期间您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成立了公益服务委员会,那公益委员会具体做了哪些事情呢?
我们君悦律师事务所的公益委员会首先要做的就是关注和关怀好我们君悦人,他们都在家居家抗疫,要确保他们的生活平安顺利,并为他们做物资上的一些保障。除此之外,因为我们都是律师,那我们就要发挥我们的专业特长,为社会提供公益法律服务,撰写了大量的与抗疫相关的法律文章,为企业和百姓公益普法。我自己因为担任上海市新联会会长和其他的一些社会职务,我也撰写了许多抗疫的建言,提供给政府参考。
反响非常积极,特别是青年律师们有很多报名的,还有很多是已经在做公益活动,那我们就直接就把他们选进了公益委员会。公益委员会的几位班子成员,还是要有更多的领导力和付出精神。他们要去策划、要去抓重要的问题、要组织大家写作,把大家的力量结合起来。他们主要是做这些工作,也做的很不错。
问题八:现在上海正处于复工复产状态,那复工复产之后你们的公益委员会还会继续持续下去吗?
公益委员会会持续下去的也应该持续下去,不因疫情结束而结束公益行动。我们对律师事务所的公益委员会的设想主要是,除了应对疫情的一块,还有未来在公共法律服务一块,公益委可以做很多的工作。公共法律服务其实是分几个层次的,其中有一个层次是,一般老百姓或者有一些特殊情况的,他没有相应的市场对价来支付法律服务的,他们需要法律服务的支持。在疫情之后也会有一些法律上的解释说明或者一些调解的工作,那我觉得公益委员会是可以发挥作用。
问题九:作为一名律师,在您看来疫情之下,法律或者是法治精神发挥了样的力量?
法律人原本是应该出庭的,虽然我们有网上法庭,但是后来由于疫情冲击比较严重,我们很多司法部门的工作也按了暂停键。作为法律人怎么坚守住自己的法治精神,同时也能为抗疫的过程做一点贡献。疫情提供了一个契机让我们去思考平时不会去思考的一些问题。因为法律它是一门平衡的艺术,最后平衡的结果是让我们尽量的不要太过于失衡,我们要保证到人们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作为一名律师和法律人,在抗疫的过程中,相当于是有一次实战,让你去思考你平时不思考的这些问题。当然,我觉得对所有的上海市民,甚至是全国的老百姓,也是一次很好的普法的教育。同时,对未来有一些比较前瞻性的思考,法律人最有价值的公益行为是因为有法律专业知识,要把法治思想转化成对社会有意义的法治产品,是我们法律人需要去发挥作用的。
最近我们就在积极准备复工复产,现代经济,特别是像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它的特点是大量的经济主体和参与的人员之间高度的协同,中间很多的环节是缺一不可的。我们的复工复产一定是要整体推进的,作为专业组织的律师事务所,我们如何解决文件流,发票流,资金流就变得特别重要。不过最近迎来的好消息是,我们终于解决了电子公章。在办公楼物业的支持下,我们把放在办公楼财务室里的发票本子终于能够取出来了,能够往外开发票了,当然所有的事情都在一点点解决中吧。
真的是悲喜交加、百感交集呀。昨天(5月23日)的天气可以说是晴空朗朗、阳光明媚,我是想去我的办公楼拍点照片的。但我却看到整个街上几乎没什么人,只是偶尔有救护车和71号公交车,但公交车里也是基本空空的,还有一些保供车辆和外卖人员,基本没有社会车辆和行人。当时的视觉冲击真的很大。闷在家里两个月了,我当时骑着自行车在没什么人的路上狂飙,浑身出汗,当时真的有一种很放松的感觉。
想的很简单,就尽快回到办公室,见到久违的君悦的同事们。大家一起开个会,一起吃顿饭。
一场疫情,封得住人们的脚步,却封不住人间的“春天”。这个城市不仅有平凡而伟大的逆行者,也有数不清的公益人士默默捐资捐物,为防疫工作送去温暖,注入力量。
公益性质的捐赠属于有名合同的一种,即赠与合同。通常情况下,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但为抗击疫情而实施的赠与行为,具有公益性质,与一般的赠与合同有所不同,赠与人不得任意撤销,若赠与人不交付赠与财产,受赠人有权请求交付。无论从道德还是从法律层面来看,我们都赋予了公益捐赠行为更高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此外,向依法设立的慈善基金会等捐助法人进行捐助的,《民法典》 保护捐助人的查询、建议等权利,捐助人可向捐助法人查询捐助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更好地保障捐助财产用于特定公益目的。
第九十四条 捐助人有权向捐助法人查询捐助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捐助法人应当及时、如实答复。
捐助法人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或者法定代表人作出决定的程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法人章程,或者决定内容违反法人章程的,捐助人等利害关系人或者主管机关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决定。但是,捐助法人依据该决定与善意相对人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不受影响。
第六百五十七条 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
第六百六十条 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交付赠与财产的,受赠人可以请求交付。
依据前款规定应当交付的赠与财产因赠与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毁损、灭失的,赠与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海报和正文中的法律提示来源于,上海市君悦律师事务所公益服务委员会。执笔人高晗律师,审校人周维能律师)
原标题:《【民法典宣传月】声音背后的故事:公益不在于每个人做多少,而在于更多人一起奉献。第三期走进做公益的法律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