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刑审讯做公益常常能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以公益的方式筹款也常常不会被识破。近段时间以来,有人假借正规公益组织的名义,行诈骗之事。
从冒充电商,到冒充电信、国家机关,如今,不法分子盯上了公益组织。由于互联网公益的流行,如今做公益变得越来越简单,然而随之而来的隐患也不少,腾讯99公益屡禁不止的套捐就是很好的例子。
近期,多家公益组织在官网披露有不法分子假冒机构名义从事诈骗的情况。有网友表示,自己加了一个“做任务返现金”的群。对方要求对联劝公益转账,事后返现;随后要求向私人账户转账,最终销声匿迹,说好的返现没有兑现,石沉大海。
事实上,被利用的不仅仅是联劝公益,北京感恩公益基金会、满天星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均在10月末、11月初发布公告,提醒捐赠人不要上当受骗。有内部工作人员透露,这段时间更是出现了“刷单返现”、“冒用品牌”、“骗捐诱捐”等多种诈骗手法。
通常来说,利用公益组织诈骗有几种形式,其一是先用较小的利润金额引诱受骗人上钩,随后瞄准了公益捐款“心理门槛低”、“无实物回馈”、“收款人并非强势部门”等特征诱导受害者加深信任,最后诱导受害人向其私人账户转账较大的金额。
其二是让用户“充值”“补单”,以一边做公益帮助他人,一边进行投资理财赚取利润的行为进行诱导,收益方式从最普通的现金到积分再到实物等有不同的变种。
其三是直接冒用公益组织的名义,对外进行虚假宣传,以推荐购买基金、股票等方式从事互联网金融活动。
毫无疑问的是,不管是哪种诈骗形式,都会影响公众对公益组织的观感,影响其公信力。而若要进一步起诉,成本又太高,一单案件持续数年,公益组织往往“耗不起”。
我们在面对类似的情况时,一定要保持警惕,公益组织只会接受或不接受捐赠人的钱财,不会有返现一说,其次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相信天上掉馅儿饼,你真的不是上帝关系户,不要肖想认知范围之外的钱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