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爱情有晴天98回首2019年,家居行业面对政策与市场变化大势,顺势而为积极求变,品牌企业不断地刷新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努力玩出新花样,推动着行业生态稳健向前发展。
通过回首与思考,往往能发现企业的不足与优势,探索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潮流、新增长点,从而制定相对应的战略布局,迎接挑战与机遇。
业内人士认为,从长久来看,家居需求是“真刚需”,因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更好居住环境的向往,进而拥有更个性化的居住空间是每个人的权利。
虽然大环境下压力重重,家居行业不可避免要进入到“调整期”,但其实并非坏事,未来依然可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份,家具类零售总额193亿元,同比增长6.5%,1—11月家具类零售总额1758亿元,同比增长5.5%。
相较而言,11月家具类零售总额较10月有提升,环比增长10.9%,增速有所回温。
而且全国家具采购规模环比有所回升,总体上看,家具采购市场依然保持着平稳态势,项目数量环比增长17%。
业内分析认为,目前,一二线城市的市场规模大、市场格局比较稳定,基本被头部品牌占据;三四线城市下沉市场发展空间大,中小企业还有进一步整合的空间。
在这个市场格局下,企业不宜盲目做加法,但是不能停步不前错失发展的好机会。
日前,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发布的2019年《全国BHEI(中国城镇建材家居市场饱和度预警指数)数据报告》显示,2016年BHEI值为133.96,全国建材家居卖场处于饱和状态;
2018年BHEI值为160.98,全国建材家居卖场进入过饱和状态,而到2019年,全国BHEI值仍在上涨,进入持续的过饱和状态。
同时,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会长秦占学还公布了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BHEI,其中,50个城市处于过饱和状态。
秦占学分析认为,城市建材家居市场应遵循城市发展规律,进行合理布局。鼓励支持建材家居市场多业态发展,向泛家居发展,形成租赁式卖场、超市、精品专卖店及创新业态并存的局面。
另外要发展智能家居,打造智慧商场,引领新需求,促进消费升级,进而对传统建材家居市场进行升级并重新布局。
不过,家居卖场行业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愈能力,整体过剩、竞争激烈绝不等于“崩溃”。全国建材家居市场行业具有“大行业、小企业”的特点,且95%以上为民营企业,其不断自我完善、转型升级创新适应市场能力不容小觑。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红星美凯龙在全国包括自营店、特许经营店、委托管理店、合作经营店等在内的总门店数,已经达到了386家。
对于家居大卖场而言,尤其是像红星美凯龙等全国家居卖场品牌、万家丽建材家居等本土品牌,已呈现明显的规模效应。
2019年进入倒计时。在这互联网思维越发融合的一年中,家居行业的各大品牌商都步入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动作频频,各出奇招。
的确,家居行业一直是一个有着很大容量但消费频次较低的行业,虽然近几年来,家居行业从业者纷纷表示“很难”,但这个几万亿级的市场仍然具有着诱惑力,依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新人”入局。
在用多渠道、多方式整合资源,用新科技、新模式打造全新体验、占有市场的今天,注重品牌、注重品质、精于服务、打造产品的企业在市场上也更受消费者青睐。
同样,2019年,家居行业的营销环境以及营销模式都在快速改变。而未来的家居行业,除了产品、服务,还要注重营销渠道的创新。
2019年对家居行业来说,是大浪淘沙的一年。对许多传统企业来说,在已然白热化的竞争环境中如果再不清醒、再不变革,那么将有进一步被挤压甚至被淘汰的危险。
这一年,家居卖场间竞争更加激烈,精装房全面交房给家装行业带来巨大挑战,家居行业在创新变革路上不断前行。
行业发展整体低迷,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很大,这几乎是所有家居行业从业者、相关人士对2019年的最直观感受。
之前家居行业得益于地产“黄金10年”,享受了一波地产的下游红利。而随着地产进入深度调整期,家居行业短期内面临的困难不会结束。
据统计,至2018年12月末,全国家具制造业亏损面为12.5%,即使这样,也有增长良好的企业。作为家居行业的头部企业,家装领域转向“全屋整装”市场并整合大家居行业资源是重要的发展战略。
以湖南家居市场为例,以整装著称的家装企业不在少数,“为消费者打造更高品质家居环境”的名匠装饰,把材料供应链、家装产业链、现代企业管理体系进行整合,获得了良好市场口碑。
头部家装企业的发力点是多维的,例如,品牌、品质、口碑、比如占有率全方面领跑的点石家装,甚至成就了湖南家装区域“独角兽”的辉煌。
“家装第一股”东易日盛则围绕品质与口碑坚持科技赋能路线,迎来更耀眼时代。定位“中国人自己的高端厨电品牌”的方太厨电以创新引领升级,带动行业进阶发展。
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目前更是关键的发展时期。落实好信息化发展,打造好的口碑,有助于在下沉市场保持发展的稳定。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