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撕范冰冰街头巷尾,全民炫技广场舞;乡间地头,百姓看戏人山人海;文化广场,嘹亮歌声振奋人心……在河南,从城市到乡村,随处可见人们热气腾腾的生活图景。
让幸福照进百姓生活,是源于愈来愈丰富的文化活动、高品质的文化供给给予的自信和底气。
自2022年以来,由省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开展的“新时代 新征程 新风貌”十大群众文化活动已走过3个年头,通过赛事牵引、群众唱主角、培育基层人才队伍,激发出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巨大活力,成为我省响当当的文化品牌,也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写下了生动注脚。
文化的生命力在民间、在群众。群众文化活动只有向下扎根,扎得越深才能枝繁叶茂。
今年群众文化活动有多热闹?且看一组“醒目”的数据:全省组织开展广场舞、合唱、戏曲、摄影、美术书法、经典诵读、全民阅读、乡村才艺展示、太极拳、自行车等各类赛事活动8.98万场次,惠及群众达9500万人次。
“今年广场舞大赛参赛选手是从全省各地参与的3000多支队伍中,最终遴选出31个团队进入决赛,可谓是优中选优,也真正体现了广场舞群众参与广泛的特点。”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舞蹈内容主要是围绕新时代发展成就、红色革命文化、特色民俗、文旅融合等方面内容进行重点创编,使节目更接地气儿、更贴近生活。
“咱也成舞台主角了,跳得真尽兴!” 开封市文化馆退休职工姬广兰坦言,通过参与广场舞大赛收获颇多,群众参与热情高涨,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结识了很多新朋友。
像姬广兰一样,在文化活动中秀出自我的普通群众还有很多。生旦净末丑,戏韵绵长谱华章。今年的“盛世梨园我来唱”戏迷擂台赛成人组海选不设门槛,直接现场打分,吸引众多戏迷“想唱就唱”报名参与,缩小了舞台与群众的距离,串联起文化直达基层的“最后一公里”……
在“我的乡村文化合作社”才艺大赛的带动下,全省11万余名文化合作社社员,争相开展合唱、摄影、跳舞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乡村文艺创演展示比赛。
让群众当主角,让他们自觉 汲取精神营养和力量,文化就有了生命。借助才艺大赛的成果进行转化,“四季村晚”在河南开展得如火如荼;“咱村有戏”戏曲文化活动上,村民们身着传统戏服,手持道具,纷纷登台献艺……这一系列为群众提供展示自我、交流互动的平台和活动,不断夯实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群众基础。
如何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唯有守正创新。
今年我省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有许多的“不一样”,彰显地方特色、别出心裁的创新活动层出不穷,为老百姓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
9月初,洛邑古城与贵州“村超”两大顶流IP相遇。“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风起洛邑“豫”见村超足球友谊赛活动在洛阳举办,精彩激烈的球赛、独具特色的非遗演绎和文化展示,带来了一场文体旅融合盛宴,创造了全国流量的神话。
国庆期间,郑州围绕“我和国旗合个影”组织十大群众文化活动展演展示,寓教于乐,让市民更加深刻了解了国旗、国徽、国歌的精神内涵,营造了浓浓的爱国氛围。商丘古城则推出 “豫剧文化艺术周”,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轮番上演的经典豫剧,还可以身着华丽的豫剧服装,绘制豫剧脸谱,沉浸式体验豫剧魅力,让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游客直呼“好看、好玩、好上头”。
右手向上,左手向下,两脚分开,是甲骨文中的“走”字;身体左转,手臂前伸,提腕,双膝微屈,是甲骨文中的“人”字……围绕打造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安阳推进“甲骨文广播体操”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厂矿、进单位,让古老的甲骨文焕发新生。
发令鸣笛声一响,来自全国21个省市区、165支代表队的5000余名游泳爱好者鱼贯入水,以三门峡为起点,共赴这场“横渡母亲河”之约。
竖起一面旗,带动一大片。太极拳健身大赛、“行走是吾乡”河南省自行车公开赛等,全民热情参与。一项项立足本土优势文化品牌活动,正在润物细无声地沁润着河南百姓的生活。
此外,平台赋能创新,线上线下融合联动,大家共享群众文化发展新成果。“我的乡村文化合作社”才艺大赛吸引400多万人次线上参与;书香河南公共文化平台开设最美读书人网络投票专区,8万余人踊跃参加……
每逢周末,郑州美术馆新馆人气居高不下。这里源源不断的美术、书法、摄影展览,让参观者络绎不绝。这也意味着我省优秀文艺作品正在不断涌现,从事艺术创作者的整体水平迎来质的飞跃。
这也是我省积极开展十大群众文化活动取得重要成果的一个缩影。扎根群众,敢于创新,“送文化”“种文化”紧密结合,随着各项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在丰富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催生出一批高质量文化产品、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品牌,培育壮大基层文化人才队伍,让文艺的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
“翰墨润中原”——河南省美术书法作品大赛、“我眼中的大美中原”河南省优秀摄影作品大赛、“唱响新时代”河南省群众合唱大赛、“中原舞翩跹”河南省广场舞大赛……一场场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让群众共享“文化盛宴”的同时,直接带动各类群众艺术团体的孕育形成,如今年全省参与大合唱比赛团队有1900多支,其中获嘉县组织村民大合唱接力赛,全县222个村庄,就有157个村参与。此外,通过赛事活动激发了群众参与文艺创作的热情,发现挖掘一批乡土文化能人,不但自己致力于技艺传承,还能带动相邻,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领头雁”。
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是推进文化繁荣发展的关键。“为此,在组织赛事过程中,我们通过‘文艺志愿者+专家授课’形式,组织文艺名家深入基层,为基层文化工作者开展看稿会、大讲堂、线上慕课、艺术示范等多种形式的辅导培训,不断提升基层文艺水平。”省文联相关负责人说。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开展文艺培训达600余次,培训人员5.3万余人次。
今年6月,“我眼中的大美中原”河南省优秀摄影作品大赛专题辅导讲座走进淮滨县文化馆,为广大摄影爱好者提供专业的摄影技术指导。“这次辅导既有理论深度又紧密结合实际,解决了我在构图技巧、光影运用等方面的困扰,收获满满。”摄影爱好者马先生说。
更令人欣喜的是,我省群众文化活动影响力、传播力不断提升,从家门口走向全国“大舞台”,尽情施展文艺才华,“唱响”着河南人文化自信新风采。
今年9月,“村歌嘹亮”全国展演活动在内蒙古自治区落下帷幕,来自河南的新乡、焦作、信阳的三支乡村合唱队分别带来的歌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满城烟花》以及原创歌曲《土门不土》惊艳亮相,唱响了乐民、富民、润民的乡村振兴之路,广受好评,最终荣获“幸福好声音”称号。
平顶山、济源示范区2支合唱团参与文化和旅游部“歌唱祖国”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暨沿黄九省(区)农民合唱展演活动,同样大放异彩,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省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省将继续深入学习实践习文化思想,持续提升十大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力和影响力,完善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