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双虹中国近年提出“一带一路”战略,这个战略可以说是一个涵盖政治与经济的全方位战略,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也不是一个空概念,而是一个有着深刻内涵的理念。从历史来讲,“一带一路”实际上并不是新概念,而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概念,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来之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很大反响。
无论从国际经济、国际政治还是国际文化角度来说,“一带一路”都是一个很有张力和冲击力的理念。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陆地。它有三个走向,从中国出发,一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三是中国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两条,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一带一路”概念的提出,体现了中国人独有的全球治理智慧。中国用这种柔性的方式,用道家的无形的方式,通过“一带一路”来实现中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布局。
“一带一路”重点是“五通”:第一是机制互通,实现国内体制的转变。二是基础设施互通,要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基础设施的转变,中国现在高铁技术、油气管道技术、光缆建设技术在全世界都是一流的,所以我们现在到其他国家建桥建路,修隧道,那个效率,那个速度,让国外的人刮目相看。最近一个朋友从美国回来,他很有感触,美国很多地方的物流、道路各方面跟我们比还是有差距的,包括高铁技术。三是贸易互通,要打破美国对国际贸易的垄断,打破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四是资金互通,实现金融互助。五是民心要通,加强教育、文化、旅游这方面的合作,实现中国文化的输出。
中国一直强调,我们搞“一带一路”不是像二战之后的“马歇尔计划”一样,要划分势力范围,建立起以中国为核心的经济和政治俱乐部,来控制全球的资源配置;我们一贯讲中国的“一带一路”跟马歇尔计划是不一样的。马歇尔计划产生了三个重要的国际机构,一个是联合国,一个是世界银行,一个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起战后国际政治、经济、货币新秩序,这个新秩序是以美国为中心的一个圈子,一个俱乐部。但是“一带一路”秉持的理念是开放的区域主义,强调的是共享、共建、共商。中国人内心深处,还是一个“天下”和“王道”概念,与霸权思路有着根本不同。
历史上我们有过天下主义的尝试。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就构建了一个庞大的体系。郑和七下西洋都是把福州作为一个重要的停泊港湾,从这儿出发到全世界去构建一个体系,这个体系我称之为“全球政治朝贡体系”,他是以大明帝国为核心,建立起一个天下主义的体系,大家都承认大明帝国是一个贡主,都承认它的合法性和贡主地位。这个朝贡体系的理念是天下主义的理念,不是侵略性的,不是以建立殖民地进行掠夺为目的,而是以大明帝国为基础,辐射四海,建立起一个以朝贡和政治认同为特征的和平主义的全球战略体系。现在我们提“一带一路”跟郑和下西洋时以自我为核心的全球模式所有不同,“一带一路”是一个以天下主义为基础、以平等关系为纽带、以“互信、互通、共享”为特征的全球战略模式。中国人这种大国思维没有变化,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大国思维,这种天下主义情怀,没有变化。尽管中国最近一百年当中确实是衰落了,但是中国人的格局还是有的。因此,我们跟这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关系就不是一个殖民与被殖民、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而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的关系。
所以在构建“一带一路”新型国家关系的过程当中,中国的文化输出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要让各个国家都接受中国这种天下主义文化,而不是国家主义与民族主义文化。现在中国跟美国相比,中国比较具有天下主义情怀,而美国是典型的国家主义与民族主义,这就是差别,因为两个国家的历史不一样,中国在2500多年前就奠定了这种天下主义的情怀与格局,就提出了“天下一家”的概念。孔子讲过“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个感觉美国没有,他没有这种文化资源和历史记忆。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文化的输出和实现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其前提是要对我们自己的文化有足够的认识,要对沿线国家的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在当前多元化的世界文化格局当中,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地位,都不可或缺。中国人如何看待我们自己的文化,归结为四个字,就是“文化自觉”。这个自觉就是对自己文化的深刻反思、系统梳理和客观认知的过程。费孝通先生的一本书《反思·对话·文化自觉》当中说:“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中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主体的适应,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各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的共处守则。” 费孝通先生后来又提出了四句话,这四句话非常精辟,也广为引用,叫“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因此每个民族都要珍惜、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这叫“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每个民族都要看到其他民族的长处,充分理解和欣赏其他民族的文化。“美美与共”,每个不同的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都会相互沟通,相互融汇,共同发展,和平共处。最终是第四句话,实现天下大同,在大同的世界当中,每个文化都能展现自己的长处,每种文化都能够有自己的主体性,但同时每个文化跟其他文化也在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形成一种天下大同的世界文化。
我们要反省和认识我们的文化,季羡林先生说“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文化做出贡献”。季羡林先生所说的“21世纪是中国文化的世纪”,我觉得他并不是一种文化自大,而是在长期的文化自卑主义之后的精神自觉。东西方文化一定要由对抗转为对话、互动、反思、重建。有了文化自觉,我认为一个民族才有文化自信;有了文化自信,才有文化的自尊;有了文化的自尊,才有文化的自强。我认为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过程当中,文化自觉就非常重要,当然还要深刻理解他人的文化,这样才会达到“民心相通”、文化交融的目的。
(王曙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