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7/31 18:47:04 | 【字体:小 大】 |
延安火灾国家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关系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关系中国大国形象的展示,关系国家文化安全的维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明确了“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目标原则和发展路径,反映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必须夯实文化自信的底气,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坚持核心价值观引领,提升国际话语权。
所谓文化自信,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传统的普遍认知认同,对其文化生命力和影响力的高度自觉自信和积极践行。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底气,既来自绵延五千年形成的博大精深、生生不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来自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充足的理由。革命文化是中国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红色文化,体现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价值追求、精神风貌等层面,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承载着中国人的初心使命,成为具有中国人鲜明政治标识的红色基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精华,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基因,代表着时代进步潮流和先进发展方向,是文化自信的源泉和动力。可见,文化自信的底气传承于博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熔铸于伟大的革命历程,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文化自信的底气不是墨守成规、虚夸自负,而是立足于当今现实,根据时代发展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服务和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受到威胁,必然导致政治信仰、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规范的混乱,必然动摇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基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各类矛盾和风险增多,意识形态安全也面临越来越多的风险挑战。我们要积极应对,守住安全防线,打好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挑战的主动战。一要坚定正确文化方向。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就要坚持“举旗铸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和领导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的动摇。新时代,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巩固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就是要坚持不懈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增强干部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筑牢思想理论大厦的基石。二要强化阵地意识。面对新形势,全面做好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必须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切实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强化对各类文化阵地的管理,坚决落实好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原则,不给错误思潮提供传播渠道和平台。在宣传阵地上,要把好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确保各类阵地可管可控。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噪音和杂音,要勇于发声,敢于亮剑,敢于斗争。三要强化制度支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一项根本制度来建设,并作出制度化安排,明确规定了这一根本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实现路径,这是关系我国文化发展方向和道路的重大制度创新,是加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治本之策,为做好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贯彻落实好这套制度体系,并做到长期坚持,可以避免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上犯颠覆性错误,能够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工作常态化,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牢固的精神支撑。
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增强文化软实力,需要培育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构成了文化软实力的精髓。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大原则,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力、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抓紧抓好。一要坚持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越来越成为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提供丰富的、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提升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使中华民族真正在精神上强起来;而人民精神力量的增强,又会对文化产生新的更高的需求,进而实现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二要坚持法律的规范性和引领性相结合。制度不仅有规范和约束作用,而且体现鲜明价值导向,直接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自觉践行。新时代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要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引导,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另一方面要发挥法律法规在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支撑作用,通过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以法律政策承载价值理念和道德要求,用法治的力量引领正确的价值判断,以刚性约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