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软实力” 蕴藏大魅力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7/21 22:24:48 | 【字体:小 大】 |
飓风野游网在今年两会上,如何加强文化“软实力”,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文化属于“软实力”,它也有威力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的确,在近代中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境地时,无数志士仁人试图挽狂澜于既倒,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把希望寄托在发展“硬实力”上,以至于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纷纷奔赴西洋、东洋去学工、学农、学医,连鲁迅、郭沫若这样的大文豪也不例外。但是,鲁迅等具有强烈民族、社会担当精神的学人不久就发现,在当时的中国,文学比起医学和其他理工科更为祖国所急需:搞创作,可以大声“呐喊”,唤起国人的觉醒;搞翻译,可以像普罗米修斯偷天火给人类那样,“拿来”外国的先进思想。于是,他们毅然放弃学医、学工,拿起文学的武器,成为向着内外反动势力“大呼猛进的斗士”,在史书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从更远的历史来看,文化的威力还表现在:当周边的国家或民族把你打败时,你能凭着雄厚的文化实力和灿烂的文化魅力,渐渐感化甚至同化对方,最后双方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这在中国历史上并不鲜见,较早的如拓跋鲜卑族,入主中原建立了北魏王朝,但其统治者明令鲜卑族同胞认真学习汉民族语言和文化,因此这个百年王朝得以在多方面卓有建树,尤其在艺术文化上贡献了两件世界级瑰宝——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而这个民族最后也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
外国历史上当然也不缺乏这样的事例。比如古希腊,它在哲学(包括美学)、文学、诗歌、戏剧、绘画、雕塑、建筑等文化艺术的多个领域人才辈出,群星灿烂,后来却被罗马人打败了。但被打败的是古希腊的“身体”,它的精神或魂魄即上述种种所体现的文化,却依然屹立在爱琴海岸,如雄踞在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那样岿然不动。后继的罗马人也是个具有文化识见的民族,罗马人对希腊艺术进行了创造性的保护和发扬。例如建筑,罗马人根据新的时代审美要求对希腊人原创的“三种柱式”进行改造,发展成更秀丽、更科学的“五种柱式”,这“五种柱式”直到19世纪(除了中世纪)一直是欧洲建筑的基本形制和审美规范。无怪乎直到今天,古希腊、罗马成为文艺复兴的并立双祖。这样看来,是文化的威力俘虏了胜利的罗马人,最后使二者成为历史上平起平坐的“文化双子星”。
这又令人想起当年歌德的一个预见,即在1806年战争之后,歌德认为这固然粗暴地中断了在一个很长的和平时代得到发展的文明形式,却远不是一种民族灾难。他认为,德意志人民的未来寓于艺术和科学之中,即文化之中。
文化之所以具有威力,就在于它的“软”,既蕴藏着难以抵御的魅力,还有着难以对付的韧性。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