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bishai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在“十三五”时期,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城乡居民科学文化素养和健康文明素质普遍增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水平显著提高,城市整体文明程度明显提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文化强市建设深入推进。
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认为,全民阅读对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速开展全民阅读迫在眉睫。
互联网冲击传统阅读方式“人们可以通过阅读来吸纳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成果,充实铸就自己的精神灵魂,只有精神和物质同步文明,才是全面小康。”市政协委员、市政协学习及文史委员会主任杨恩芳说,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发展变革的时代,有的人追求功利和钱财,而精神上空虚浮躁,这种状态实在令人担忧。
“这其实与读书、读什么书有很大关系。”杨恩芳说,一个人没有了精神支柱、没有信念和理想,也就没有了追求目标和奋斗的意志。一个人想获得成功、想生活得更加美满,更需要有精神家园,“只有精神家园才能满足人的精神需求。”
杨恩芳说,全民阅读在重庆开展10年,成绩有目共睹,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更重视现代信息的获取,而忽略了对优秀历史文化的阅读;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限于网络媒体的快餐式阅读,缺乏深入沉静的精髓阅读;还有很多是娱乐性阅读,缺乏颐养心智的修炼式阅读。
市政协委员、渝北区东原香山实验小学副校长左娅也有同感。这位基层教育工作者告诉记者,学校非常重视师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教师在完成教学的同时,也要阅读专业内外各种书籍;每逢寒暑假,学校都要为不同年级的学生推荐“定制”阅读书单。
但是,学校之外的阅读氛围却不理想。她分析,这与社会大众工作压力大、时间紧有关系,还有图书馆等硬件设施及全民阅读机制不完善等客观原因。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浅阅读也对传统阅读方式产生冲击。
如何开展好全民阅读?市人大代表、江北区文联副秘书长王江平认为,应找准不同群体的不同阅读口味,因地制宜举办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比如在乡镇农村,村民可能对农技方面的知识更感兴趣。”王江平认为,可联合科委、科协组织相关专家定期走进农村,就村民普遍关心的种植、养殖等方面推荐好书、展开讲座。
王江平建议,在城镇,可组织作家、学者等走进社区、企业、学校等地,开展阅读赏析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激发市民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杨恩芳认为,提高全民阅读兴趣,应该从4个层面来努力:从国家层面,应该全力扶持优秀文化艺术作品的创作和生产。从社会层面,应该开放一切公共媒体,向全民推荐优秀的书籍等精神文化产品。从单位层面,应该更多地关注精神文化需求和修养,通过一些读书活动,持之以恒地培养年轻人的读书习惯和修养。从个人层面,应该把娱乐休闲的时间利用起来读书,使得自己的智慧与心智同步和谐发展,这样才能实现人的均衡发展,从而为成就一番事业打下基础。
“现在人人都有手机,大家也越来越喜欢从手机上获取信息。”王江平建议,牢牢抓住这一特点,展开线上线下互动,鼓励大家把上下班等碎片化时间利用来阅读。
杨恩芳则更推荐传统方式的阅读。她说,如果有时间或可以挤出时间,还是应该阅读纸质书籍。因为阅读纸质书籍能更好地帮助读者思考,有时间将文章精髓加以浸润和渗透。左娅也对杨恩芳的观点表示赞同,“你可以想象,静下心来,拿着一本书,感受文字的美感,那种享受是无以言表的。”
在左娅看来,全民阅读既需要公民自觉,也需要有高品质的书籍、便捷的阅读场所、有效的激励机制,“全民阅读不能让书籍在图书馆的书架上‘睡觉’,需要不断延伸图书馆的服务触角。”
在延伸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方面,渝北区做了一些探索。左娅介绍,从2013年开始,渝北区建立“家庭+图书馆”的阅读服务体系,只要是渝北居民,持有该区图书馆借阅证,家里又有一定藏书,就可以申办家庭图书馆。每个家庭图书馆将获得1000元图书(约30-40本)和一份杂志。这些图书除家庭成员阅读,还可借给社区居民阅读。图书每4个月还会轮换一次。目前,渝北区共发展家庭图书馆90家,加速了阅读资源的流动,丰富了全民阅读的模式。
“开展阅读活动并不能获得立竿见影的成效,但长期坚持下来,就会感受到人的变化。”市人大代表、巫溪县珠海实验小学副校长周玉玲告诉记者,现在,巫溪县珠海实验小学的每个班级都设有图书角,学生每天早上都有10分钟的固定阅读时间,还轮流上台推荐好书。
“通过长期坚持阅读,学生们的谈吐更加文明规范,知识面广了,思维也更加活跃。”周玉玲表示,每天在校几十分钟的阅读和交流,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成功引导他们在放学、放假时间也能主动拿起书本,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希望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可以感染家庭,小手牵大手,家长与学生共读一本书,然后彼此交流,以此带动家庭和社会都来阅读经典书籍,享受精神上的愉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