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耻家丁2023年是体育产业迅速发展的一年,“大运会”“亚运会”“路跑热”“村超”“和美乡村篮球大赛”等体育热词屡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身体的重要性”这一话题上,不同群体达成了共识。体育产业呈现出全面、融合、创新的特点和趋势。
郑芳:全面包括三个维度,第一是空间上,上半年全国范围从东部到西部,体育产业的发展都有亮点。第二是业态上,人们对自身健康更加重视,体育消费意识的提升带来了更加繁荣的体育服务业。第三是人群上,青少年群体、老年群体、女性群体等在体育市场上的活跃度都有所增加。从全国范围来讲,体育产业的发展日益出现一种平衡的状态,一些中西部地区开始有了体育产业大会,开始有了“村超”“村BA”这样的赛事。体育消费人群也走向全民化、全龄化,针对各个年龄段的群体,都出现了细分的体育服务产品。
王雪莉: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对文化、体育这样的高体验性产品的需求就会提高,而且这样的需求是多元化的。无论是体育鞋服、装备,还是体育培训服务,都在细分化。
今年,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印发文件,提出16条举措进一步恢复和扩大体育消费,充分发挥体育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北京举办第四届“8·8”北京体育消费节,首次扩展到京津冀区域,共促区域体育消费。重庆市以马拉松比赛为契机,大力整合各类商旅文体资源,打造全域、全行业联动的“重马国际消费节”,将重庆马拉松延展成持续半个月的“消费季”。
大家对健康的关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同群体在“身体的重要性”这一话题上达成了共识,从路跑到“村超”再到各类赛事,市场一下子就火爆了起来。
王裕雄:体育做好了,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比如浙江宁海县,原来的情况是人均耕地少,种植业的盈利也有限。宁海把健身步道建好、户外运动发展起来以后,就开始吸引客流。大量健身爱好者的到来带火了当地的民宿和农家乐,山上的果园转型为采摘园,土豆、芋头等农产品卖得也很好。
王雪莉:体育产业的另一大趋势就是融入当地经济发展的格局中。体育消费在整个经济层面上的出现频率增加了,城市的不同部门在体育产业规划方面也开始融合起来。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吸引体育锻炼参与人群扩大。现在,不光是体育部门在谈体育,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把目光瞄向体育,大谈体育。
王裕雄:从传统观光型旅游到深度的体验型旅游转型过程中,体育旅游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这样的转型是经济社会和相关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必然过程。
与此同时,体育旅游在一些地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比如一些地形地貌复杂的山区,可能在发展传统产业上难以找到优势,但转变一下思路,发展户外运动等体育产业就很有优势。贵州“村超”等赛事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创新,通过草根足球赛事,以体育为抓手打造出一整套融合性的旅游产品,通过体育带动了当地旅游业、文化产业和农特产品种植业的发展,通过体育旅游产品创新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郑芳:一些大城市在体育场馆建设之前就引入运营团队,把赛后和可持续发展放在场馆建设使用的全生命周期中,目的是通过体育带动当地的长远发展。
即将召开的亚运会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亚运会是由多个地方共同举办,能够把各地的优势利用起来。比如,在亚运会龙舟项目的举办地温州市瓯海区,龙舟基地的建设从一开始就引入场馆运营公司,把场馆运营与当地的发展统筹考虑。
何文义:体育的智能化会提升体育消费的体验感。比如,我这些天关注的一个智能体育的项目,玩这个游戏3分钟消耗的体能,相当于在健身房训练20分钟。我现在在做的就是把娱乐跟健身结合起来。健身休闲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很多人已经形成了健身的习惯,比如每天走一万步。大家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增加,对运动体验感的需求也增加了。
把互联网和体育结合,把体育项目数字化,比如通过互联网搞一个动感单车比赛,或办一项跨国体育赛事,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空间和时间成本,也将是未来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新业态。
郑芳: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渗透许多行业和领域,也必将对体育领域带来深刻的影响和变革。智能体育既包括体育产业中的传统业态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后的新发展,又包括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下诞生的新生业态,拥有数字性、娱乐性、便捷性等特点。
人工智能技术,尤其在新型运动项目的发展方面,有助于维持我国竞技体育高水平发展,更是促进体育消费的利器。它能改变群众的体育消费观念,为人们提供流畅的体育消费体验,强化持续的体育消费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