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珠之双恋春城昆明有这么一个家庭,一家三口都与奥运有着密切的关系,深深的奥运烙印让这个亲情组合成为了云南体育界的一个亮点,而其中的女主人更是以其独有的魅力,成为了云南体育界一个显眼的标志。这么一家子,用“奥运”的色彩形容似乎还有点单一,它是社会一个有特色的细胞:有着旧时代的孑遗、积淀和发酵,又有了新时代的张力和生机。
儿子刘畅,2007年参加了第12届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那次特奥会中,我国共有两名融合运动员指标(融合运动员指特奥会中由健全运动员和特奥运动员共同组成的团队,在特奥会上共同进行训练和竞技比赛),在首都体育学院篮球专业深造的刘畅获得其一,参加了该届特奥会的篮球竞赛。这是机遇,也是能力,能力的积累,机遇的把握,都得益于刘畅从小在父母身旁的耳濡目染。
父亲刘云宏、母亲宣婴,均为云南乃至全国著名的运动员、裁判员。他们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分别在击剑、乒乓两界叱咤风云。多少年里,一届届国内外赛事令他们辗转颠沛,学龄前的刘畅从吃奶时开始,就在父母的怀抱里、牵手下,跻身于国内外的一流体育赛场。听着喧闹的声浪、看着竞技的身影,体育竞赛的元素如同奶汁般融进了小男孩成长的血液里,特奥融合运动员的荣誉和果实,从孩提时代就开始了这样有形无形的培育。最终,他令人羡慕地走进了奥运殿堂。
刘云宏更是直接。凭借一柄花剑,在2004年和2008年先后击开了第23、24届奥运会的大门,并一路杀上领奖台,成就了我国当时在国际男子花剑赛场的最好成绩。他不仅先后在云南省队、八一队、国家队畅意地书写着击剑生涯,退役后还为国内外培养了一批批的击剑运动员,为击剑运动贡献了太多的心血。
这个家的女主人名叫宣婴,她很“复杂”,反见于她的单纯。她的单纯既是性格,又是理念,也是执行力。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感觉宣婴从不谋人,只索谋事,心同玻璃欲似真空。几十年这样单纯地做下来,成就了她一个又一个光彩履痕,叠印出一个复杂而多彩的人生。
云南乒乓界的人们都知道,宣婴本是一名乒乓球运动员,因缘际会,她在小学时就被培养成了乒乓小苗。虽然她爱读书,但乒乓选择了她,她也就选择了乒乓,这一对接就成了人生的选择,单纯的她便又用读书的劲头练习乒乓。那是一个真诚朴实的时代,人们都常常热情地把自己投身于事业,宣婴也没有例外。勤奋练习之下,她很快就脱颖而出,多次获得省冠军。1979年获得全国少年女单第三名。之后她又遇上了韩子彬、米云等好老师,在他们的悉心栽培下迅速成长,从基层的二级裁判、一级裁判到国家级裁判、国际级裁判,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分外扎实。
要退役了,运动员不能一直做下去,于是宣婴成了一名教师、一位教练,又一门心思扑在了育人和乒乓赛事的组织操办上。此外,兼职在省乒协供职的她不遗余力地推动省内各行业乒乓赛事的发展,年复一年地组织策划着各类级别的赛事。十多年下来,宣婴个人角色的转换,成为了云南乒乓运动的一个持久推力,在领导支持、社会热衷的诸多合力下,云南省的乒乓运动呈现了社会化、群众化、基层化的良好态势,从实际的意义上融进了全民健身之中。
在教学和培训及组织业余赛事的长期活动中,宣婴做的是乒乓运动、脑子里想的是乒乓运动。她还是那么单纯:要把事情做好。而要想“做好”,她就感到了理论的不足,于是她又发奋读书,运动员时期多少耽误了一些读书的时间,现在她转过头来自己恶补。“恶补”之中,她又真材实料地拿下了体育教育的学士学位。
专注地做事、勤奋地学习、敏锐地思考、不断地建树,使宣婴进入了国际乒乓活动组织者的目光。1994年,她通过国际乒联组织的考核,取得了“乒乓球国际裁判员”资格;2006年她又取得了“残疾人乒乓球国际裁判员”资格。
做一行成一行的宣婴似乎是个另类。她只埋头读书、只埋头做事,一只仅会做业务的孤鸟,就这么地在云南的乒乓事业中稳稳地踞坐在许多人难以启及的运动、理论、教练、裁判、育人综合性推进一项运动的峰峦上。
云南体育界、教育界的领导们许是看上了宣婴的这一秉赋,在全国扩张式办教育的浪潮中,将她派到了拟将开张的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传媒与艺术学院。以体育之长办传播教学,在全国传播专业名校名系林立的传播教育界,这差不多就是一个笑话。没有多想成功与否,得失如何,宣婴一如既往地提着“单纯”的板斧,就去这个体育传媒与艺术学院担任院长,做开山人。几年下来,“笑话”变成了云南体教界上上下下由衷欣慰的小。
如今早已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狂妄年代了,一个运动员出身的人办跨专业的高等教育,难度和障碍就像巨石一样横亘在宣婴面前。宣婴走访、求教、思索……得益于从不把心思用在于蝇营狗苟上,她很快就找到了突破口。韩信将兵,刘邦将将,她知道自己不可能是全才,但可以延揽贤达,用众人而成全才、辟蹊径而开新业。她在广泛透彻了解业内情况的基础上慎密思考,找准业务的空白点,连续地发力了。
她聘请来云南传播界德才均有口碑的人才开办与传播相关的系列讲座、由这些行业专家带领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培养了不同于传统传播院校的人才,这个学院的学生甫一毕业便成了传播行业的适用型人员。教学的同时,宣婴注意扬长避短,努力拓展和放大着体育、传播两大不相干专业结合的优势。她匠心独运地以项目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研究,在云南率先成立了第一家“线家)。先后有省顶级专家、学者二十余名走进真人图书馆,此项目分别获省级“教书育人示范岗”、进入省级示范院校建设15强单位。
此外,针对体育与传播的结合,宣婴率先开展了全省体育史料的挖掘;开办影视形式的“口述历史”记录和整理;抢救性地收集体育史料性实物……为云南的传播教育填补了一个无人注意到的空白,为云南史准备了一个分支,为云南省体育博物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于是,一个先天不足的传播专业,办成了一个无可替代的专业,在云南教育乃至全国教育开创了一个有标志价值的实例。云南高等教育、云南体育产生了一个完美结合的产物。
宣婴不断地变幻着身份,也不断地刷新着人们对她的认知,但乒乓一直是她的挚爱,始终贯穿于她的一生,一刻也不曾离开。年少时的乒乓生涯,让她学会了坚韧、顽强、拼搏与执着。长大后的裁判生涯,让她学会了严谨、认真、务实与精益求精。特别是裁判员的八字方针“严肃、认真、公正、准确”,简单的八个字,一直让她铭记于心,指导着她的工作。
一个人的门楣,往往影响着其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标准、道德取向,乃至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这一观点似不符合主流的人生观,但在宣婴身上,它或多或少映证着这一看似虚妄的说辞。
宣婴的出身,称得上“世家”,祖父、外祖父都是云南一代名儒。虽然世道变迁令家道脱去了长袍马褂,但儒雅的书香却沁入了宣婴初识之无的心扉,融成了求真求善求美的性情。当年,常常被抱坐在外公膝上听吟哦看书画的岁月,不知不觉由记忆化成了思维和言语行为中的无形指南与取舍准绳。由是,宣婴从不习惯与人争议,从不计较名利的得失,做事的时候就做事,把事做好。不做事的时候,便回归世家小姐的本来模样:学画,能出手很不错的素描、学书,能写出极绢秀的欧楷、听音乐、刺绣,信手拈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