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妻新学期伊始,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在门口迎接学生到来的同时,也细心观察到一个现象——原本1-3年级的小学生都喜欢从校门口一路奔跑到教学楼门前,而开学的这两天,能够一路奔跑到教学楼门口的学生几乎没有了,很多孩子跑到一半就气喘吁吁。“体力确实有所下降,一方面是新冠病毒感染后还在恢复,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超长假期在家里缺乏锻炼所致。”他说。
新冠感染进入“乙类乙管”后的首个学期,有的同学已经“阳康”,有的同学还未“阳”过,体育课应该怎样上,是不少学生和家长关心的话题。记者采访时了解到,眼下全市各区各校正在进行多样化的探索。“轻起步、慢加速”,各个学校正在学生个性化健康状态的基础上,探索体育课的分层分类教学。
记者从市教委获悉,除了体育中考外,市教委还在尝试建立中小学生体育运动项目等级测试标准,多样化引导学生爱上运动、强健体魄。
早在新学期开始前,宝山区南大实验学校校长顾敏霞就意识到要了解学生身体状况的重要性,一张精确的学生身体状况调查统计表必不可少。顾敏霞告诉记者,假期的尾巴,全校班主任和德育教师针对所有学生的新冠病毒感染情况、身体恢复时间、家庭营养膳食情况等进行细致详尽的排查,为开学后的体育运动教学做足准备。
开学后的第一堂体育课,所有师生都在教室里进行。学校体育组组长顾倩倩介绍说,体育教师通过对所有学生进行深蹲、摸标志盘、行进间跨小栏架等运动项目,摸清学生身体状况的“家底”。“了解到不同学生身体状况的差异后,体育组的教师已经分层设计了许多游戏类的运动项目,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运动强度和难度需求。”顾倩倩表示。
顾敏霞介绍说,这学期的体育课,每个班级至少有两名教师同时开展教学。如果同一时间上体育课的班级较多,学校还将尝试将这些班级打乱进行分层走班教学。
目前,宝山区130多所学校均制定了一校一策的方案,循序渐进开展体育教学,确保学生安全健康。宝山区教育局副局长王晓波介绍说,根据市教委提供的指导意见,“阳康”后一个月以内的学生,可以不参加正常的体育锻炼活动;“阳康”一到三个月的学生,可以参加适量的体育锻炼活动,也可以申请不参加体育锻炼活动。
记者了解到,眼下,上海中小学生要保障每天校园体育活动1小时,小学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初中每周安排体育与健身课程3课时。此外中小学每周都要开设体育活动2次,加上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学生们在校“动起来”的时间其实并不少。
但新学期,体育课有了新要求:要根据学生身体恢复情况制定分层分类的体育课标准,已经有数十年工作经验的上海市体育特级教师、市东实验学校沈洪校长连连感慨:“这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怎样制定体育课的运动标准才足够科学?张人利的看法是,单纯凭借恢复时间的划分也不够精准。“有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好,恢复时间可能会很快;有的学生身体素质弱,恢复时间会比较长。体育运动还要考虑到学生本身的个体差异。”对此,在静教院附校,开学前半个月至一个月的时间内,各个年级学生的体育运动时间不变,单位时间内减少量和强度。
不少一线体育专家都认为,“轻起步、慢加速”是如今体育课需要把握的新节奏。
上海市特级校长、体育特级教师徐阿根也为体育教师如何正确地引导和科学地指导、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给出了具体的建议。他提到,开学前期体育课学练内容避免剧烈、对抗性强的运动项目,多采用体育游戏法,少用比赛法。学生这段时间的运动负荷太少强度、多次数,以平均心率120–130次/分为宜,待学生适应了再逐渐加量。
他特别提醒:“体育老师上课时应该充分利用差异进行指导,并时刻观察学生身体练习时的反应,倾听他们的自我感受。同时要从器械使用、场地安排、保护与帮助、运动间隔等方面进行安全检查与教育,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在沈洪看来,新冠感染进入“乙类乙管”后的体育课将逐渐形成一种新常态,是重新调整学生身心状态的好时机。放在更长远的视角,师生都该思考的是如何将生命教育的理念融入其中。他举例说,在市东实验学校,体育课上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测心率、运动后如何感知身体身体的变化等,“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参与体育锻炼,这才是对学生终身发展更重要的。”
记者从上海市教委了解到,新冠病毒感染后三年时间,市教委也在不断科学优化体育测试的方法,并在新学期开学前,面向全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开展个性化体育运动指导的专项培训。“上海将用更加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爱上运动,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中小学生体育运动项目等级测试标准正在酝酿制定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