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p珠宝专用宝石多名网友在脉脉上爆料称,裁员将于12月12日开始,比例为40%,赔偿方案为N+2,留下的员工除搜索推荐,内容中心等核心部门外,其他均没有年终奖。其中不乏认证为马蜂窝员工的爆料。
截止发稿前,马蜂窝官方并未对传闻做出回应。有消息称,此次裁员与组织架构调整有关,为先裁后招(年后),也有马蜂窝面试者反馈HR临时取消了面试,部分岗位也有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马蜂窝第一次传出裁员,今年4月,有媒体援引马蜂窝内部职工消息,称马蜂窝正在进行裁员,裁员人数占整体员工数的10%。
马蜂窝自成立以来,就一直以游记、攻略与问答为着力点,构建起旅游内容为主的护城河业务竞争壁垒,号称每年帮助过亿的旅行者制定自由行方案,相比携程、去哪儿网、同城旅游等本地生活服务网站来说,马蜂窝是旅游平台,也因此没有特别突出的存在感。唯一一次让马蜂窝出圈,成为众人关注焦点的还是一件并不光彩的事。
2018年10月20日,马蜂窝被质疑数据造假,一篇名为《估值175亿的旅游独角兽,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文章引发热议。文章指出,马蜂窝的2100万条“真实”点评接近于核心资产,但经过数据分析,马蜂窝上有7454个抄袭账号,合计从携程、艺龙美团等平台上抄袭搬运了572万条餐饮点评与1221万条酒店点评,占总点评数的85%。
尽管马蜂窝紧急声明,表示点评内容在马蜂窝整体数据量中仅占比2.91%,涉嫌虚假点评的账号数据在整体用户中的占比更是微乎其微,马蜂窝已对这部分账号进行清理,但舆论风波并未平息。马蜂窝甚至就此事向朝阳区法院提起诉讼,不过未有诉讼结果公布,笔者也未能查询到诉讼进展。
而业内人士则对此表示,利用机器进行数据抓取,抄袭和造假,在互联网行业并不少见。
今年4月3日,工信部网站又发布了马蜂窝(北京蚂蜂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被三部门约谈的消息,对其网站和移动应用商店违反《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及违反“九不准”内容没有尽到审查义务并立即停止传输一事进行严厉批评,提出立即整改要求。
约谈中,三部门要求马蜂窝提高法律意识,一周内提交书面整改报告,并要求马蜂窝对网站和APP的所有数据进行全面核查。
这似乎从侧面认证了马蜂窝的数据有问题,而在这些事件发生后,马蜂窝进入“水逆期”,被点名是常有的事。11月16日,北京消协发布《互联网消费捆绑搭售问题调查》报告,OTA成为投诉重灾区,途牛和马蜂窝榜上有名,飞机票涉嫌误导购买保险。
与此同时,有消费者在投诉平台发起投诉,表示马蜂窝诱导消费,该消费者在平台被诱导购买了金卡,但消费者发现要加400元时选择了退款,但是订单中办理VIP卡的费用没有退给消费者。还诱导消费者以为订单预定成功,但是预定的信息遭到修改,从而导致订单作废且无法退款。
信任的建立很难,但坍塌往往都是一瞬间的,这些爆发出来的负面无疑让马蜂窝的企业形象在消费者心中大打折扣。7月17日,国内知名电商智库--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了《2019年(上)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监测报告》,该报告被业内视为“电商315风向标”。报告中“2019年(上)全国OTA电商TOP10消费评级榜”显示,马蜂窝综合指数低于0.4,获“不建议下单”购买评级。
据网经社“电商消费评级数据库”显示,2019年上半年,马蜂窝累计获10次“不建议下单”评级。
虽然一般来说估值基于企业的盈利运营模式,但马蜂窝最核心的优势就是社区内容,一旦虚假评论影响到用户的信任,服务又没有任何优势,势必会影响马蜂窝的运营模式,进而影响外界对他的估值,未来的上市之路可能并不平坦。
今年5月23日,马蜂窝宣布完成2.5亿美元新一轮融资,由腾讯领投,美国泛大西洋资本集团、启明资本、元钛长青基金、联创旗下NMStrategicFocusFund、eGardenventures共同跟投。
彼时,马蜂窝旅游网联合创始人、CEO陈罡表示,本轮融资后,马蜂窝将继续强化“旅游消费决策”的内容壁垒,构建以AI和数据算法为驱动的新型一站式旅游服务平台,成为中国年轻人旅游出行时的首选品牌。
“马蜂窝将继续吸纳优秀人才,扩大市场投入,在未来一至两年内,力争成为中国最大的旅游流量平台,实现IPO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