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银河系私服国际在线报道: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地处“龙脊梯田”核心区金坑片区。这里有着2300多年的梯田耕种历史,村民世代在山坡上开垦水田,形成了气势恢弘的梯田群。在龙脊山上开发出的梯田,从流水湍急的河谷,到白云缭绕的山巅,从万木葱茏的林边到石壁陡崖前,但凡有泥土的地方,都开辟了梯田。
潘保玉是土生土长的大寨村村民。他的农家乐就建在梯田边,是一栋四层高的瑶族特色吊脚楼,古朴的建筑与壮丽的梯田相映成趣。这是潘保玉家开办的第二个农家乐,从设计到施工都是他亲自操刀。近年来,大寨村的美景屡屡火“出圈”,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2022年12月20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正式公布2022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大寨村57个国家136个候选乡村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22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然而,如今引人入胜的旅游胜地曾经是国家“十三五”贫困村。“原先我们村是整个龙胜县119个村当中的最贫困的一个村,”潘保玉回忆道,“1999年我们村才通电,2003年才通路,以前没电又没路,都是要走路出去的,交通也不方便,当时穷得不得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大寨村因偏僻闭塞“与世隔绝”,当地村民生活极度贫困,人均年收入曾不足700元人民币。“半边铁锅半边屋,半边床板半边窝”是当时贫困生活的真实写照。
潘保玉告诉记者,年少时他也曾外出务工。1999年,当得知家乡即将与旅游公司合作开发梯田景观旅游的时候,在北京打工的潘保玉毅然回到了大寨村,毅然决然烧瓦建房,花了三年时间在山顶建起了全村第一个农家乐。2003年,大寨村修通了公路,大寨金坑梯田景区正式对外开放,潘保玉的农家乐也在这一年开张营业。
像潘保玉这样的民宿,目前大寨村已有225家。除了各家经营所得收入,大寨村民每年还能领到一笔“年终奖”。在政府发展旅游业的政策帮扶下,大寨村委与旅游公司签订共同开发协议,村民负责维护梯田景观,旅游公司及索道公司将每年门票收入的7%返还给村里“分红”。 2018年,大寨村这个昔日“穷瑶寨”的贫困户彻底清零,“ 现在的收入可以说不是翻10翻,而是翻100翻了。”潘保玉激动地说,“18、19年的时候,我们的贫困户年终分红都分到58000块钱,都不算他自己每年自己的收入,从我们的旅游收入分红都分到58000块。”大寨村切切实实地实现了共同富裕,通过权衡利益各方及分配方式,确保既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又充分保障农民切身利益。
“如果我们为了挣钱不把农田种好,我们的旅游也不行。有了梯田才有旅游业,没有梯田就没有旅游业,我们首先要保护好农田。如果我们不保护农田,我们的旅游资源就成为这个无源之水。”潘保玉说。近年来,大寨村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始终坚持农业生产这个根本,严格遵守稻田耕种、收割等生产时令,加强对梯田的保护,确保农业生产与旅游开发同步可持续发展。
保护梯田景观需要涵养水源,近年来,大寨村逐步修复绿水青山,营造良好生态。“我们种梯田主要是种水稻,种水稻就需要水源。维护梯田就要保证充足的水源。现在这几年来,新开的民宿逐渐增多,也是花费了很大的水资源。”大寨村党支部书记余琼通说。
过去,大寨村以犁牛耕种为生,潘保玉说,“以前基本是没有树木,被牛啃光了,导致我们这边的水资源相当缺乏。”为了涵养水源,守护梯田风貌,村民陆续栽种了近40万棵树木。如今,大寨村的森林覆盖率达82%,大自然回馈的山泉水不仅能够灌溉梯田,还能供全村人使用。
同时,村里也成立了梯田维护队,谁家丢了梯田就去他家做工作。有的家庭是因为家里只有老人和小孩,没有劳动力,实在耕不了田,梯田维护队就帮他家耕种和维护。此外,龙脊旅游公司与各村寨签订梯田维护协议,提出了梯田的奖补方案大寨村种田造景。为了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大寨村制定了分配方案,将龙脊公司分给大寨村的梯田维护费收入,50%用于奖励给耕种梯田的村民。20%按人口分给,20%按户分给,5%分给公路占用平台受损山林的农户,5%分给村委作为村集体收入。到了2013年又重新调整了分配方案,提高到了70%补助种田。12%按户分给,12%按人口分给,3%分给公路占用平台受损山林的农户,3%分给村委作为村集体收入。按此分配方案2019年每亩农田分到8900块钱。
随着梯田资源费补偿金额的增加,村民们都积极的参与梯田的稻作活动,村里成立了梯田维护监督小组。每年都会来核查各家稻作的面积,依据耕种梯田面积发放奖励分红。
大寨村是个典型的瑶族村落,当地98%以上村民为瑶族。除了农耕梯田和自然风光,大寨村还挖掘红瑶文化助力乡村旅游。对瑶族来说,每年农历六月六是和春节一样重大且隆重的节日,叫做晒衣节。按照瑶族的传统习俗,六月六要织布、纺纱,还有很多传统的活动。晒衣节当天,红瑶姑娘们便会登上吊脚楼,推开窗户,把红黑相间的花衣、锦衫和花裙一件件挂在窗外晾晒,红红绿绿、色彩斑斓的红瑶服饰,恰如彩霞映红了半边天。2005年,大寨村的旅游业发展还刚刚起步,名度还不高。于是,为了发展特色旅游,也为了将当地宝贵的红瑶民族文化传承发扬出去,潘保玉开始带动村民们统一举办晒衣节。2006年的第一个“六月六晒衣节”一炮而红,之后每年举办的都很成功,逐渐形成了一定规模和品牌。“晒衣节就是利用当地我们的红瑶民族文化跟旅游相结合,带动村民宣传起来,把旅游业做得越大越强。”潘保玉自豪地说。通过展示晒红衣、红瑶长发、红瑶织布技艺等活动,大寨村把红瑶传统文化逐渐转变为了旅游业态,让游客亲身体验和广泛传播。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称,龙胜大寨村此次入选“最佳旅游乡村”显示了大寨村旅游业在提供就业、支持当地企业和保护传统文化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同时也充分彰显了大寨村在经济、社会和环境各方面致力于创新和可持续性的发展观念,并根据可持续发展目标重点发展旅游业。
2023年全国两会中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大寨村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农耕梯田、红瑶文化和自然风光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西山韶月”“千层天梯”“金佛顶”等雄奇的梯田景观,通过展示晒红衣、红瑶长发、红瑶织布技艺,举行集体婚礼、篝火晚会等,把红瑶传统文化转变为旅游业态,成功打造特色旅游。同时,以旅游收入反哺古民居、古建筑保护,实施梯田景观修复,真正实现了美丽“蝶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