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凤来仪19楼纺织品,即经纺织加工而成的产品。包括纱线、机织物、针织物、编织物等。分为梭织布和针织布两大类。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主要产地是浙江濮院、河北清河等地。
纺织品正确的堆放方法是选择有利于通风,便于防火,全棉布料最好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比如离门,离窗最近的地方,门幅一米是常规门幅,6到7卷放一排,第2层纵向平放,数量必须和底部相同,第3层还是横向平放,数量相同,以此类推。
狭义上说纺织品就是指梭织布和针织布二大系列。广义上说纺织品从纺纱--织布--制成品。
作为战略性新材料的组成部分,产业用纺织品已经成为我国工业体系中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彰显出巨大的发展空间。
当前,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和窗口期。一是我国纺织业将成为中国最具潜力率先跨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的工业之一,为行业提供巨大的竞争优势;二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让全社会对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有了全新的再认识,为行业带来更广泛的应用空间;三是国家多次强调要实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提升工程,而产业用纺织品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基础产业,行业强基面临着新的机遇。
“未来,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竞争将由低成本优势转变为高性价比优势,由规模体量优势转变为创新应用优势,由广度拓展优势转变为深度主导优势,由国内制造基地优势转变为全球制造网络优势。”李陵申强调。
“十四五”已经到来,作为我国纺织工业迈向世界科技强国前列的重要时期,李陵申对于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发展也有了更多的期许。他建议以顶层设计、政策系统推进为保障;以行业关键共性技术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为突破口;以解决跨领域、产业链协同创新、广泛融合为抓手,构建产业发展氛围良好,具有高韧性、高附加值的高技术纺织品产业链。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人群,而且国人对家纺产品的消费观念也正在逐步变化,随着我国企业的设计和技术水平逐步提高,家纺市场巨大的消费潜能将被释放出来,未来几年,中国家纺市场预计将净增加2000亿-3000亿元的市场。作为纺织业三大最终产品领域之一的家用纺织品,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由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全社会家纺行业产值约为6540亿元,相比增长了20%。据中国家纺行业协会调查,中国家用纺织品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发达国家的纺织品消费量计算,服装、家用、产业用纺织品各占1/3,而我国的比例为 65:23:12;而按照多数发达国家的标准,衣着消费与家用纺织品消费支出应基本持平,而只要家用纺织品人均消费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中国年需求就可增加300 多亿元。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家纺行业将有更多的增长。中国有6000亿家纺市场,但是尚没有形成几个真正的领军品牌,号称市场第一位的罗莱只有10亿元的销售额;与此类似的是,这种过度分散的市场现状,在枕头市场更加突出。由于市场前景看好,企业蜂拥而上品牌多,中国家纺业企业平均只有6%的利润。
“‘海洋产业与渔业用纺织品’作为落实国家深海战略和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配套产品,被列入重点领域提升行动,是因为行业的特种绳索缆网等产品在深海、深空探测、海洋油气开发和海洋养殖捕捞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整体来看,我国“海洋产业与渔业用纺织品”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有必要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基础研究、产品开发和应用推广,确保相关重点领域的产业链安全和供应链稳定。
提升行动的其他6个重点领域,在以往的规划或指导意见中均有所涉及,但本次《指导意见》具有明显迭代递进和丰富内涵的特点。例如,“过滤用纺织品”重点领域提升行动中提到了空气过滤用纺织品,本次更加聚焦于引导多功能一体化过滤材料、工业烟尘碳捕集过滤材料等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攻关和应用示范,同时也聚焦兼顾了液体过滤用纺织品的提升和发展,这种在过去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应用领域新需求、新应用提出新方向、新要求的形式,对于构建重点领域完整现代产业链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未来行业在保持一定发展速度的前提下将更加关注科技创新、绿色制造、高端应用和骨干企业培育。
这也对协会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桂梅介绍,在科技创新方面,协会一方面将重点推动创新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完善涵盖国家、地方和企业三个层级的立体化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创新体系,加快关键技术突破、科研成果转化和高端应用推广等工作;另一方面,协会将围绕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梳理重点领域重点产品的产业链图谱。
在智能制造方面,协会将推动先进装备的开发和应用、继续在行业内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推动非织造布领域的智能化建设、建设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加大智能纺织品开发推广。
在绿色发展方面,协会将围绕推动行业节能减碳、发展环境友好产品、加强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等重点任务,持续推动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产业发展方面,协会将重点开展骨干企业梯度培育行动,在现有的13个产业集群中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在龙头企业中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在专业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企业中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而作为行业主体的企业也要不断创新求变,李桂梅建议,一是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新产品开发,依据自身情况建立创新队伍;二是建立自身在科技、质量、成本和品牌等方面的核心优势,提高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积极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改造,通过智能化提供企业精益管理能力;四是在产能投资方面审慎决策,注重差异化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