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个七岁的娃娃玩手机游戏 竟然花了三万多!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8/10 4:45:35 | 【字体:小 大】 |
9oal玉足今年的超长寒假,孩子宅在家里的时间特别长,如果家长疏于监管,就会惹出麻烦。最近,高邮的冯女士反映,上幼儿园大班的儿子拿大人手机玩游戏,居然花了三万多买装备、打赏,一家人为此是又气又急!
冯女士介绍,上个月,公婆去超市买菜时无法支付,才发现手机绑定的银行卡里的三万多块钱不见了,查询结果显示,这些钱都进了游戏公司账户。冯女士怀疑是七岁的儿子天天所为,把他叫来一问,果不其然,钱正是他偷偷记住了支付密码后花出去的。据了解,受疫情影响,幼儿园提前放寒假,天天和妹妹跟着奶奶在乡下生活,大人有时忙于家务无暇照顾,便把手机当成哄娃利器。没想到,就因为玩手机捅了篓子。冯女士说,他们都是工薪阶层,丈夫在外地打工,公公得了食道癌,女儿患有眼疾,这笔钱原本准备年后给孩子做手术,现在钱没了,手术只能向后推迟。经妈妈教训,天天才意识到自己闯祸了。
七岁孩子玩网游,轻而易举就花了3万多。冯女士认为,这件事游戏平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于是找对方维权。那么,这钱能要回来吗?
冯女士承认,这件事家长有监护不力的责任,但她认为,游戏平台也有失察之处。记者现场验证,发现天天玩手机相当熟练,几秒钟就用大人的微信登上了游戏,这期间平台没有验证他的身份。冯女士介绍,她相继联系了三个平台要求退钱,但困难重重。
记者随后拨打“和平精英”客服,对方表示,天天是用他爸爸的信息登录的游戏,平台默认是成人在操作,原本不好退费,考虑到冯女士提供了相关材料,他们酌情退了一部分钱。记者质疑,平台的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为何没有发挥作用,客服没有回应,而是把责任推给家长。记者又联系“迷你世界”和“达龙云”两个游戏平台的客服,始终无人接听。冯女士表示:她将继续维权。
面对形形色色的手机游戏,未成年人往往经受不住诱惑,加上移动支付非常便捷,“熊孩子”在手机游戏上重金消费屡屡发生。究竟该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
据了解,疫情发生以来,“熊孩子”玩游戏充值、打赏主播的现象频频发生。法律界人士表示:不满8周岁的儿童无民事行为能力,游戏充值是无效行为,而8岁以上的青少年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大额交易也需要得到监护人追认,否则也是无效。为了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相关部门先后两次发布通知,要求开发企业设置防沉迷系统,然而,一些游戏平台压根不设防。对此,长期致力于青少年教育的市政协委员胡建红呼吁:执法部门要切实行动起来,对网络游戏公司的违规行为坚决查处,敦促游戏平台承担责任,严格落实规定,对未成年人登陆时长和消费加以限制。同时,她还指出,杜绝未成年人沉迷网游,减少打赏等纠纷,家长首先要加强监护。
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摆脱手机沉迷症,既需要加强法律约束,倒逼互联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同时,也要求家长的日常监管不能缺位。只有从多方面入手,织密制度防护网,才能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