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芙豆奶吃龙虾、喝啤酒、谈天说地交朋友,这是合肥人的夏天标配。小龙虾火起来的开端离不开合肥。18年前,合肥龙虾节举办后,一年一个台阶。从此,餐饮店、夜市、大排档纷纷出现小龙虾的身影,商家在其中看到了小龙虾的商机;从此,小龙虾向南京、上海、苏州等地快速扩散,所到之处火爆异常。在2019年全国小龙虾养殖产量前30强的县(市)区排名中,长丰县以第22名的成绩跻身榜单。
吃了那么多年的小龙虾,你知道原产地小龙虾的“前世今生”吗?你知道长丰小龙虾的发展历程吗?
最早合肥龙虾都是池塘养殖。1998年长丰县下塘镇开始试验稻田养殖龙虾。2002年,第一届合肥龙虾节在长丰县下塘镇成功举办。首届龙虾节举办的5天里,每售500公斤龙虾要卖掉900瓶啤酒。从此之后,龙虾一路高歌猛进,一直占领着夏季美食排行榜的TOP1。2006年,仅长丰县下塘镇就有1万多亩水面、1000多户养殖户,每年可供应市场250万公斤绿色龙虾。2016年,长丰县龙虾养殖面积达4.9万亩。2017年,长丰县龙虾养殖面积共5.8万亩,全县龙虾产量1.1万吨以上。长丰县推行“稻虾共养”新模式,绿色生态环保,养出的虾尾肥体壮、爪粗壳亮、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因此,造甲乡、杜集镇、朱巷镇、下塘镇被授予“稻虾种养示范乡镇”。近两年,稻虾共养在长丰蓬勃发展。据悉,长丰县稻虾共养面积达18万亩,小龙虾养殖企业7家,小龙虾专业合作社78家,全县稻虾综合种养户3万余户。
烧饼,作为传统小吃,到处都有,全国各地的做法和配料也不尽相同。可起源于合肥市长丰县下塘镇的下塘烧饼,却是别具特色,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已成为著名的“安徽老字号”。2010年3月,下塘烧饼被收入市级非遗名录。
“吃烧饼,满嘴香,一定要喝猪血汤。”这是流传于下塘镇的顺口溜,讲的就是当地的名小吃下塘烧饼。下塘烧饼历史悠久,传说扬名于晚清时期。根据《长丰县志》(1986-2005)的记载,清朝咸丰年间,为太平军,曾国藩派兵驻扎下塘集。军队行军打仗,急需干粮,烧饼成了首选。烧饼师傅们为了多争生意,纷纷在烧饼的配料和烤制工艺上下功夫,使烧饼逐渐成为色、香、味俱佳的食品。烧饼质量虽然上去了,但常吃下塘烧饼的湘军却屡吃败仗,人们便戏说湘军“只顾吃烧饼,哪管战事吃紧”。此语虽属笑谈,但下塘烧饼却因此名声大振。
走进下塘镇,到处都是打烧饼的,一天到晚都能买到烧饼。一到镇上,就能闻到一股特有的烧饼香,道路两侧,零散的烧饼摊,多是夫妻二人组合,女的包馅,男的打饼贴饼,现做现卖。不断有来往的车辆、行人停下来买饼,除了自己吃,外地人还要带些回去给孩子、家人、亲戚朋友们品尝。
下塘烧饼别具风味源于独特的制法:“香葱老姜陈猪油,牛头锅制反手炉,面到筋时还要揉,快贴快铲不滴油。”下塘烧饼炉具独特,反扣铁锅炉壁呈穹形悬于炭火上方,炉门开在侧面,以栗炭为燃料,无焰、无烟、无害,火势均匀。和面最有讲究,面粉需上等原料,揉面要匀称劲道,面剂要发酵适度,到位的面功加之吊锅炉烘烤,才使下塘烧饼具备酥脆适口的特点。
早期的配料主要是香葱段、老姜末、陈猪油、芝麻,口感香脆。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雪里蕻小菜、猪肉、牛肉、羊肉等馅烧饼。下塘烧饼在创新中发展,下塘亦因此被誉为“烧饼之乡”。烧饼成为人们去下塘旅游观光必品尝的特色食品,还被作为礼品馈赠亲友。逢年过节及大型宴会,下塘人还用烧饼制作圆子作为待客的首菜。
改革开放以来,下塘烧饼开始走南闯北。烧饼师傅们带着自己的吊锅和手艺到江苏、浙江、广东、上海、北京等地置炉开业,在香脆酥柔的烧饼中收获着希望。2012年7月,下塘镇烧饼经营者成立了“长丰县下塘烧饼餐饮协会”。2014年8月28日,下塘烧饼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为下塘烧饼走向祖国四面八方闯荡市场提供了亮闪闪的美食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