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花石教育部要求,今年秋季学期,劳动课将进入中小学课堂。劳动,是人生的必修课。家务劳动、集体劳动、公益劳动……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劳动的经历,在劳动中,我们体验到乐趣,感受到幸福,磨炼了意志,丰富了人生。
要求:①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体验写作;②不少于600 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命题者在题目的提示语中明确了“劳动,是人生的必修课”,考生要在作文中写自己的劳动经历,把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劳动推动自己成长的过程表现出来,从而达到歌颂劳动、热爱劳动、享受劳动、成长于劳动的目的。
首先,要明确“劳动”的外延有多大,如家务劳动、集体劳动、公益劳动,当然,还可以是科创经历、文化艺术类创作等。
其次,作文中要体现出劳动的意义重在体验和感受,所以劳动中的辛苦和不易要写,劳动中的快乐和享受也要写,劳动后对劳动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和感悟更要写。把赞美、歌颂、幸福、快乐等美好之情表达出来,让精神成长,灵魂升华,立意自然就高远了。
1.那次劳动让“我”成长。可以写记叙文。为了感恩父母对自己的辛劳付出,在某个假日,“我”做了一次家庭卫生大扫除,虽然疲劳,但是想到自己能够为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心中充满了快乐。
2.劳动者光荣,不劳者可耻。可以写议论文。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些披星戴月,早出晚归的农民伯伯是劳动的楷模;那些呕心沥血、奋斗不止的科研人员是我们崇尚的英雄。时代需要这样的劳动者。但是也有一些人,以劳动为耻,以享受为荣。这种行为是可耻的。
3.劳动美,国家美。可以写散文。筑梦青春,复兴中华。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农民认真耕作,提高农田的产量和收入,科研人员勤奋钻研,多出科研成果……每个中华儿女都把渺小的自己放到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之中,为祖国的强大美好而骄傲,为自己的拼搏奉献而自豪!
记忆中那个总有干不完的活,总是意气风发、风风火火的女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眼前这个瘦小而干枯的老人。她日渐衰老了好像是依傍着山峦的落日,仿佛随时会坠进暗黑的夜幕之中。
外婆家的院门虚掩着。自从外公离世,这扇门就很少打开了。一扇古老陈旧的木门,将门里门外隔成两个世界一外面正是鲜花盛放的五月,蔷薇花新生的枝叶,在温暖的阳光下,泛着盎然的朝气,正努力攀上这斑驳的院墙。微风过处,送来鸟儿婉转的啊啾,这悠扬欣悦的叫声,仿佛也带着阳光的气息。
外婆静静地坐在院子里,见到我,露出微笑的表情。可是喜悦的表情很快便消散了,一种深沉的悲哀笼罩了她的眼眸,仿佛是云翳遍住阳光一般。不知道为什么,这悲哀使外婆看起来格外凄凉。
外婆在院子里挑选合适的木材作为支架我则打开外公的工具箱,把斧头、锯子、创子一样样拿出来。我比照院墙的高度,用锯子把木材锯成适宜的长度。然后把木材轻轻放在地上,我弯下双膝,把膝盖向内收紧,把木材固定在双膝之间,再弓起后背,两手握紧刨子两侧的把手,均匀地发力,把木材表面粗糙不平的外皮刨去。在我的努力下,木材逐渐露出细密美丽的纹理。
“嚓、嚓、嚓……”清晰而富有节奏的声响回荡在这个静寂的小院,和着墙外喝啾的鸟鸣声,仿佛一支奏响在春日的乐曲。
木材准备齐全之后,我们就着手搭花架了。我先半蹲下身体,把木材的一头扛在肩膀上,再慢慢直起腰,踮起脚,直到把整个木材都竖起来。外婆帮我搬来小凳子,我用粗麻绳固定好四根粗壮的支柱,再一起用细麻绳和柔软的枝条在四根支架之间,编织出纵横交错的图案……
或许是并不经常劳动的原因,我感觉到后背逐渐加剧的酸痛。外婆想必也不轻松,细密的汗水浸透了她的衣襟。她缠系麻绳的动作也渐渐迟缓了……
但是我们谁都没有停下来,我们很有默契地没有开口,却彼此用眼神传递着这样的心思;我们要齐心协力把花架搭好,让院外的蔷薇顺着花架攀缘到院子里来。那是外公最喜欢的花,那是蓬勃的生机和盎然的春意,那是个繁花盛开的世界······
我抹一把脸上的汗水,轻巧地从凳子上跳下来。外婆则微微昂起头,看着坚固细密的花架,眼中充溢着憧憬和希冀······
我想,有时候时光是无情的吧!它带走青春,模糊回忆,夺去我们想要紧紧攥在手心的挚爱。可是,终有一些是时光不能更改的一我们曾经滴落的汗水,我们用汗水浇灌出的爱与奇迹。
我想外婆是明白的,所以在与我分别的时候,她才会那样温暖地微笑,那样郑重地向我道别。
列车飞驰,阳光却追寻着飞奔的车轮,一步一步地追随着我。在温柔的阳光中,我轻轻地抚摸着指腹上留下的伤痕,在心里默默感叹着:我们在时光中失去和获取,我们在劳动中磨砺和成长。
构思精巧,含而不露。一般文章都是讲劳动中长辈如何教育自己,让自己明白劳动的意义。而本文是“我”邀请不再意气风发、风风火火的外婆一起搭花架。在这次搭花架中,外婆居然“眼中充溢着憧憬和希冀”,而“我”也在搭花架中感悟到时光无情,爱却永恒的道理。作者别具匠心地讲故事,用我想外婆是明白的”,暗示这次搭花架的意义。含而不露,让读者自己去品味。
汗珠从我的头上流下,双手早已酸痛无力,但我的脸上却挂着微笑,因为,我收获了成长。
父亲是一位教师,在我六年级时去了青海支教。我一直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要选择去支教,父亲微笑着告诉我,是为了让教育的花朵在青藏高原绽放。
那年暑假,我跟随父亲一同来到了青海。本以为父亲会带我游览当地的名胜古迹,谁知,父亲却带我开车去送书。
“那个地方只有两个学生和三个老师,都是当地少数民族的孩子,穷得连书都买不起校舍都是土房子。”路上,父亲跟我描述着即将到达的第一个目的地。
很快就到了,我第一个跳下车,抱了一大摞书。环顾四周,却没有找到学校。我有些疑惑父亲则指指山上,这时我才看到,半山腰有一间房子,好像一个老人,匍匐着,那就是学校。
我抱着书往山上走,一开始还很轻松,和不知名的鸟儿一起哼着歌儿,渐渐地,我的脚步慢了下来,只听父亲在后面喊:“年轻人,加油呀,也要体会体会劳动的乐趣呀。”
我不以为意道:“那是必须的,可别小看了我呀!”走着走着,我的腿开始有些酸痛,抱着书的手臂也开始无力,脚步慢了下来,费力地向前迈着每一步。只听父亲在后面对我说:“年轻人,不要只会在空调房里吃西瓜,也要体会一下劳动的乐趣呀!”
我扬起脸,笑着加快了脚步。迎面吹来了阵风,不知名的鸟儿在树叶间翻飞,我的腿却更酸痛了。到了!眼前就是那间土房子,老师出来迎接我们。当我把书交给孩子时,我才发现:原来劳动的付出如此美好。
父亲示意我转过身,我这才发现山脚下有个村庄。俯视着大地,村庄里每一个人都在进进出出忙碌着,有的手中端着装水的瓦盆,有的在兜售物品……无一例外,他们都在用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
仿佛刹那间,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而这一切的美好,都是由劳动创造的。我微笑,和父亲一起走下山去,充满干劲地前往下一个目的地。
很快,下一个目的地到了,我下车,抱上书,向前走。我要用劳动传递知识,创造更多的美好,因为只有辛勤的汗水才能浇灌出胜利的果实。我在心里说:这,就是我的成长。
选材真实,意蕴深刻。本文真实记录了“我”参与送书的过程。送书的意义非同一般,因为书对于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说,就是通往幸福的阶梯。
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本文语言朴素,事件的起因、发展、结局交代得清清楚楚,没有过多的粉饰。即使是上山时父亲鼓励的话也是大白话,实实在在,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