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5/30 4:03:02 | 【字体:小 大】 |
蔡美玲事件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在国际气象界,它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这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后来到了《淮南子》一书的时候,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这是中国历史上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最早的记录。从考古中发现的出土文物考证,中国西汉时期就已经采取节气注历了。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它分为以下24种: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中国人熟知的节气歌,暗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先后顺序。
此民谣是为便于记忆以名称规律编成,前四句是从每个节气中各取一个字按次序组成的歌诀,是整个节气歌的主体,后四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时间规律。即上半年的节气在每月的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