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与实践指南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3/26 13:22:06 | 【字体:小 大】 |
虎王要啃你第二个“迫切”,即“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针对的是如何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问题,是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持何种价值取向的回答。中华文化有着5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儒、道、法、墨、兵等各种思想流派源远流长又博大精深,哲学、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成就峰出又代有发展。与此同时,中华传统文化有其历久弥新的精华所在,也夹杂着一些过时落后的糟粕内容。传承发展什么?如何取舍?对其理解把握既见仁见智也莫衷一是。《意见》在深入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努力追求社会认知的最大公约数,将传承发展的内容集中在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方面,以求得对当代中国人的思想启迪、精神滋养和价值培育。《意见》第5、6、7条中提到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求同存异、文以载道、形神兼备、俭约自守等中华人文精神,集中展现了中国人独特的智慧禀赋、精神追求、价值观念、生活旨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今天也有着最大的群体认同。《意见》将传承发展的内容重心聚焦于此,有利于明辨视听、正本清源、激浊扬清,最大限度地形成认识和实践共识。我理解,这也是《意见》第三部分“重点任务”中,把“深入阐发文化精髓”列入首要任务的原因之一。《意见》提出的1个“深入研究阐释”和4个“深刻阐明”,也可谓是进一步为从事传统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提出了从学术层面、理论层面加强中华文化研究阐释工作的重要论题和方向。
第三个“迫切”,即“迫切需要加强政策支持,着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针对的是政府与市场、个人与社会等力量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作用问题,是对谁是传承发展主体的回答。历史唯物主义雄辩地说明,一切历史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是实践创造的主体,也是社会发展的归宿,同时也是价值评价的主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在漫长历史和社会实践中创造的,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样需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意见》显然深谙这一唯物史观和文化发展规律,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强调要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共建共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加强党的领导,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把政府的主导作用、市场的积极作用、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统筹协调起来,形成工作合力。这种“全党动手、全社会参与”所带来的,将不仅是“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更是在进一步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认同的基础上,更加迸发出同心共筑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总之,从三个“迫切”入手来理解和把握,能够非常清晰地体认到,《意见》有着鲜明的问题导向和现实关切,有着清醒而又坚定的理论自觉和实践指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必将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既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进一步指明了重点方向,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实践提供了工作指南。(龚建平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