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宁顾准在去年12月举行的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上,习主席指出:“包容互鉴是中阿友好的价值取向。中阿文明相互欣赏,书写互学互鉴的历史佳话。我们从彼此古老文明中汲取智慧,共同弘扬‘重和平、尚和谐、讲信义、求真知’的文明真谛。”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是国与国关系发展的重要桥梁,是推动民众相识相知的天然纽带。中华文明和阿拉伯文明都是人类文明瑰宝,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中阿经典作品和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互译与出版,正是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有益途径。
2008年5月,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三届部长级会议确定启动“中阿典籍互译出版工程”(以下简称“中阿互译工程”)。五洲传播出版社与阿拉伯出版商协会分别作为中阿双方执行机构,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项目已完成50部图书的翻译出版工作。这些作品既承载了古老文明的精髓,又是近现代思想文明的结晶,对于加深中阿人民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欣赏具有重要意义。
21世纪以来,中国对阿拉伯文学的翻译出版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包括中阿互译工程翻译的作品在内,目前国内已出版近百部阿拉伯现当代文学作品。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埃及文豪纳吉布·马哈福兹等阿拉伯文学大家日益被国内读者所熟知。阿拉伯作家协会评出的“20世纪最佳阿拉伯语小说”及阿拉伯世界文学最高奖项“阿拉伯国际小说奖”等评出的优秀作品也进入中国人视野。阿拉伯人民、阿拉伯社会、阿拉伯文化更加真切生动地存在于不少中国读者的阅读记忆中。
拉佳·阿利姆的《鸽子项圈》与萨乌德·桑欧西的《竹竿》是近年来翻译出版的阿拉伯现当代文学优秀代表作品。阿利姆于1970年出生在沙特阿拉伯麦加,是新生代女作家代表之一。她的作品特色鲜明,被翻译成英语、西班牙语和德语等多种版本。《鸽子项圈》中文版有50万字,分为上下两部,共98章。作品叙事紧密、结构严谨,从一个点出发,以悬念和层层递进、抽丝剥茧的方式,既书写了广阔的当代生活面向,又与生活在公元10世纪末期至11世纪中叶的阿拉伯古代作家伊本·哈兹姆展开千年对话。
《鸽子项圈》记述手法多样,于文本中夹杂着日记、书信等多种声音,呈现出过往时光与历史走向。作者从小在麦加长大,对这里的气质与风格、建筑与环境、声音与色彩等十分熟悉,字里行间带给读者一种独特的圣城麦加气韵。作品在侦探小说的外壳之下,也让读者看到一部融合现实关怀和历史文化探询、独具女性眼光和特点的新阿拉伯小说。
2013年,科威特作家萨乌德·桑欧西凭借长篇小说《竹竿》获得“阿拉伯国际小说奖”。小说主人公伊萨是私生子,母亲是在科威特工作的菲律宾女佣。伊萨从小和外祖父、姨妈等亲戚生活在菲律宾,日子甚是艰难。听说父亲是科威特人后,便对那里心生向往。伊萨的父亲把他接到科威特后,在父亲好友、姑妈等人的悉心照料下,他逐渐融入当地生活。但最终由于社会环境、文化习俗等,伊萨还是返回了菲律宾。伊萨对家族的命运感到悲切,对自身存在也有疑问,身份危机与信仰危机在他身上体现得格外明显。
《竹竿》语言简洁明快,用词直白却情感浓烈,以自述方式将内心活动表现得极其充分,对环境与情景的描绘也十分精准。小说展现了全球化时代生活在夹缝中的边缘人的生存境遇,表现出人性的丰富和深度。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10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在阿拉伯国家的翻译出版事业发展迅速。莫言、陆文夫、铁凝、刘震云、麦家、徐则臣、王刚等一大批知名现当代作家被介绍到阿拉伯国家,《红高粱家族》《解密》《额尔古纳河右岸》等作品被翻译成阿拉伯语出版,获得阿拉伯国家读者的追捧。中国作家与中国出版社走出国门,借助阿拉伯国家国际书展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阿拉伯国家拥有越来越高的关注度。
2017年,在第二十四届巴林图书文化日活动中,陆文夫的中篇小说《美食家》阿文版被列为最受欢迎的图书之一。该书的阿文译者是荣获第十三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青年成就奖的汉学家雅拉·密斯里,她凭借对《美食家》的翻译还获得了当年埃及“文学新闻报”青年文学翻译大赛一等奖。密斯里在接受《耶路撒冷报》的采访时表示,《美食家》围绕“食物和饥饿”主题,通过美食家的个体际遇,反映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生活图景与历史变迁。亚洲新闻协会主席艾什拉夫·艾布·亚齐德读了小说后称赞不已:“《美食家》让我着迷。它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美食的大门……”
毕飞宇的小说《推拿》阿文版于2017年由埃及国家图书总局出版发行,埃及青年汉学家米拉·艾哈迈德为翻译此书倾注了大量心血。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为了翻译《推拿》,她曾近距离去观察盲人的生活场景,观看了许多关于盲人的电影,以便更深入地体会盲人的生活、工作和心理状态等。阿文小说一经发表便引起阿拉伯文艺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优秀图书出现在阿拉伯地区的书展和书店中,很多阿拉伯出版机构访问中国,与中国同行探讨合作途径。新时代,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携手前进,中阿互译工程等文化交流项目将为促进中阿民心相通、推进世界文明多样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3年02月10日 17 版)(责编:袁勃、牛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