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血统 滚球bug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文化部分提出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目标与任务,可见党中央对于未来中国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文化建设制定了新的战略谋划,也给出了新的理论指导。尤其是“文化自信自强”这一论断,急需于理论上实现破题,在内涵上深加探讨。
习在2022年10月17日上午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这恰恰提示我们须拉长视域,要在新时代十年的伟大文化变革中去把握“文化自信自强”的生成逻辑。
首先,“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巨大成就的必然之果。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和舆论环境深刻变化的趋势,面对持续动态变化的文化建设领域诸多挑战与难题,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网络舆论乱象丛生;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不少挑战等,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守正出新,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极强、阶段性明确的战略与部署。
党中央在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十九大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再到二十大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可谓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因之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未来文化强国的轮廓愈益清晰。
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昭示着阶段性任务的重大调整。
早在2011年10月18日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我们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体目标,并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努力奋斗。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锚定目标不更改,锁定任务不松懈,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大为增强、文化自信显著提升,如期顺利完成了“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的阶段性任务。
因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要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展现了国家战略的延续性。这无疑要求在新征程上的文化建设,务必在“强”字上下大功夫,做足文章,从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在1997年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了“文化自觉”的论断。他指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
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的油画《陈树湘》前,党员们聆听讲解员讲述陈树湘的故事(2021年5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众所周知,从1978年以来,我国的文化建设从筚路蓝缕逐渐呈现蔚为大观之情形,文化自觉恰恰就是解答改革开放以来文化转型的1.0版方案;那么文化自信是解答进入新时代文化建设问题的2.0版方案。经过40多年的摸索与积累,我们终于提炼出文化自信这样至关重要的原创性理论,且在新时代十年的伟大文化建设实践中趋于深化与成熟。
文化自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具有无比的厚度;以中国悠久漫长的历史为轴线,具有空前的广度;以五千多年不曾断裂的文明为载体,具有独特的高度;以一百多年来中国人的持续理论创新为灵魂,具有可贵的深度;以无数中国人民的现实生产生活为依托,具有真实的温度。厚度、广度、高度、深度、温度,“五度”合一,所以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总而言之,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之间是一种辩证的、共生共在的关系,文化自信建立在具有反思性的文化自觉的基础之上,是对文化自觉理论的继承与超越。知往瞻远,我们所要建成的文化强国,必当与中国深厚文明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承接、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相吻合、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相一致。这势必要求我们在文化强国理论创新方面进行更大力度与高度的精研深思,并持续付诸火热实践之中。
因自信而谋更强,由自强而愈笃信。实践永无休止,理论持续创新,相信于不断走向深入的未来文化强国征程中,“文化自信自强”将绽放出更为夺目的理论光辉与释放出更大的实践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