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普吧8月8日下午,“沿着长江读懂中国——湖北千里长江行”第二场研讨会——襄阳都市圈研讨会在襄阳举行;近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关于深入开展研学旅游的通知》;湖北不少景区陆续启动夜场模式,纷纷推出一场场“秀”,引来如潮游客。
8月8日下午,“沿着长江读懂中国——湖北千里长江行”第二场研讨会——襄阳都市圈研讨会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襄阳举行。
为吸引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和支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建设,7月18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启动“沿着长江读懂中国——湖北千里长江行”研讨会。继7月18日—20日的武汉行探访、7月25日—29日的宜荆荆都市圈探访后,8月3日—8日,襄阳都市圈探访团先后实地探访了襄阳、十堰、随州、神农架林区的16个文化遗址、场馆等,特邀文史专家学者带着大中小学生及家长、网友、媒体记者等循着湖北长江文化脉络,品读中华悠久灿烂的历史。
研讨会上,特邀专家、四地文旅部门负责人、媒体代表等围绕推进湖北长江文化、湖北汉江文化等的融合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建设贡献襄阳都市圈智慧。
研讨会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襄阳、十堰、随州、神农架林区地处湖北省西北部,地域相邻、人缘相亲、文脉相融,自然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长江文化富集。
“郧县人、郧县梅铺猿人、郧西白龙洞猿人及郧县黄龙洞、房县樟脑洞古人类遗址……襄阳都市圈是中国史前人类重要的起源地与演化地的地位毋庸置疑。”探访团特邀专家、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荆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硕建议,把叫响“人类老家”品牌,作为襄阳都市圈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的重要抓手。
张硕的建议得到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康建中支持。康建中说,随州历史积淀深厚,是华夏农耕文明发源地、青铜礼器巅峰见证地、古代治理智慧集成地。“古曾(随)国出土的文物印证了两周时期近700年间各个阶段曾(随)文化完整的历史发展脉络。”康建中认为,建设“曾随大遗址走廊”,对提高湖北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汉江的形成比长江更为古老,汉江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历史所原所长张笃勤认为,研究湖北境内的长江文化,创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不能忽视汉江文化。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应将汉江流域纳入重点规划,汉口到丹江口汉江干流的中俄万里茶道,规划建设以襄阳市、随州市、荆门市、孝感市、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以及荆州市长江以北区域为圆圈的荆楚文化核心区,并在襄阳市筹建汉江国家博物馆。
研讨会上,各方与会代表对唱响“人类老家”的建议均表示赞同,建议“襄十随神”四地要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同向而行,下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建设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
“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张硕建议,襄阳都市圈要把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建设与“中部崛起”战略深度融合,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与国家文化产业全面融合,建设长江文化旅游示范带,大力保护长江文化遗产,赓续长江文脉,传承、弘扬长江文化。
“携手共建,以点带面,全力打造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曾随文化遗址走廊’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随州博物馆考古所副所长后加升说。他建议将叶家山、义地岗、擂鼓墩和安居遗址整体打造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神农架林区森林慢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成耀建议,积极开发利用古盐道旅游资源,丰富神农架文化内涵;加大对《黑暗传》保护和传承的支持力度,推进完成《黑暗传》“汉民族创世神话史诗”国际地位的确立工作,使其成为此次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建设中的实质性文化成果;将神农架古人类遗址公园项目纳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库。
湖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副院长、教授朱运海则建议,襄阳应以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襄阳示范区为总的抓手,整合利用好汉江襄阳市区一江两岸丰富资源,通过文旅融合促进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襄阳古城打造成一个主客共享的开放型景区,带动襄阳都市圈文旅融合发展。
“7月18日,‘沿着长江读懂中国——湖北千里长江行’正式启动以来,探访团一行从武汉出发,沿着湖北千里长江、顺着湖北长江文脉一路走来,先后进行了武汉探访行、宜荆荆都市圈探访行、襄阳都市圈探访行,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全网阅读量近1亿,体现了湖北在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中的主动作为和活动的实际成效,也彰显了湖北人民参与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热情与自豪感。”研讨会上,长江网总编辑杨文平分享说。
文化生生不息的关键在于传承,有赖于青少年群体的参与,一代代注入新鲜的活力与热情。杨文平说,襄阳都市圈探访团成员主力是“80后”“90后”和“00后”,其中还有3名“10后”小学生。
“只有群众关注、群众参与、群众感受到长江千年文脉的魅力,才会有整体内心生发的文化自信。”杨文平说,这次探访活动,除了通过官方新闻表达方式外,还通过长江网自建的平台“长江头条”,以及新浪微博等其他网络平台,发起网络话题。广大网友用图片、视频、文字等方式,自发生产、自主传播,掀起了大众参与的热潮,激发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和热情。
“学习强国”武汉学习平台代表认为,作为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长江文化、汉江文化,一定要有年轻人的参与。他建议,各地要结合当地历史文化特色,创新文创产品,让历史文化“活起来”,打开年轻人的市场,才能让湖北的长江文化传承越走越远。
将湖北段积极融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深入挖掘相关地域的文化价值,对于丰富完善国家文化公园体系,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标识的传播度和影响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为适应和满足大中小学生研学活动需求,丰富旅游产品线路,拓展旅游发展领域,促进旅游市场恢复和振兴,近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关于深入开展研学旅游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主要就开展研学旅行、游学旅行、见学旅行等12个方面展开,并指出,大力发展研学旅游对于促进国民素质提升、促进旅游业恢复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知要求,已被确定为有条件开展研学旅行的旅行社、旅游景区型和文化场馆型研学基地(营地)要加强与中小学的衔接,争取作为其校外研学教学活动的承接单位,并按照学校相关要求,为中小学生提供研学旅行服务。全省旅行社和旅游景区、文化场馆要适应大中小学生在游学旅行中了解自然、了解社会、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文化需求,综合利用全省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开发推广有益大中小学生心理生理健康成长的研学旅游产品,满足大中小学生游学需求和人民群众亲子旅游需求,结合大中小学生课堂理论课程,有针对性地推出一批有助于理解理论课程的实践基地和旅游线路,让大中小学生在实地体验中,通过见学专业导游的讲解,将课程所学知识与户外观察体验相互印证,从而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知提出,要与大中小学生理论课程相适应、相补充,在自然、历史、地理、科技、人文、国学、建筑、艺术、时事等领域培育一批研学旅游精品课程;与研学旅游课程相适应,结合全省旅游景区开发、文化场馆建设和旅行社旅游产品组织情况,创建一批研学旅游示范基地;依托研学旅游基地,组合有关旅游要素和文化节目,培育一批研学旅游品质线路;结合研学旅游接待规模和服务质量,选树一批优秀研学旅游服务单位。
此外,通知分别对培养研学专业导游、制订研学旅游标准、推行便利旅游服务、加强研学旅游推广及激励、加强旅游安全管理等方面做了相关要求。
最后,通知表示,要建立发展研学旅游的联动机制。各地各部门要加强与教育、科技、经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水利、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的沟通,各研学旅游服务单位要加强与大中小学的衔接,共同建设研学旅游课程,打造研学旅游基地,加强研学旅游管理,推动形成深入开展研学旅游的合力。
《关于深入开展研学旅游的通知》不仅肯定了发展研学旅游的意义,还对其建设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相关单位应按照通知要求,引导学生在研学旅游之中体验、合作、探究,使其实践创新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何不秉烛游”,趁夜赏景览胜。炎热天气下,湖北不少景区陆续启动夜场模式,纷纷推出一场场或热闹或新潮或精美的“秀”,引来如潮游客,让湖北夏夜景色“活起来”、景区人气“旺起来”。
景区的夏夜“秀场”缤纷多元,游客“一票多得”。多彩的演出、实惠的票价,让湖北多地景区迎来客流高峰。
靓丽的城市霓虹,对于一些游客来说成了低成本的“看秀”——买上一张长江游轮票,观看两岸边的城市景、灯光秀。今年夏季,“船长9号”游轮屡屡满客,驻场乐队和歌手在甲板演出,游客边听音乐边欣赏江边灯景。
买上一张90元的船票,便可坐船,听乐,赏景,惬意快活。宜昌三峡旅游透露,进入暑期旅游旺季以来,公司以两坝一峡和长江夜游为代表的游轮旅游产品游客接待量显著增加。
在某网购平台上,襄阳“汉江神韵”游轮票价为55元/人,可欣赏夜景和表演,对于外地游客来说,是“追光”襄阳的不错选择。
以夜晚露营、烟花表演著名的木兰草原则延续了“纵情夏日夜草原”活动,《花木兰·云中战歌》大型表演仅在夜间演出,某旅游app在售的包含大型表演和9个游玩项目在内的套票价格仅为100元。7月29日,木兰水镇星空不夜城首秀“潮玩武汉,魅力夜游”开启,将持续一个月,该景区耗时一个多月打造出包含沉浸式全息投影、非遗打铁花、大唐演绎、水幕电影等元素的“秀场”。
一些“尖板眼”武器也亮相夏夜“景区秀”。近日,武当山推出了无人机天幕秀。500架无人机编队以天为幕,通过变换队形等方式,在200米高空中“绘”出18组武当元素图案。在山下玉虚宫附近,许多游客免费一饱眼福。
“古人感叹,高山流水,知音难觅……”随着一声汽笛,一段念白,在汉口江滩,一场声、光、影完美交织的演出正式启幕,将满船游客拉回到上世纪客船上的人声如沸、衣香鬓影之中。
长120米的“知音号”游轮以20世纪初民生公司“江华轮”为原型,每晚7:50准时启航,船内沉浸式演出取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武汉。在这里,人们隔着百年时空遇见形形色色的“船客”一同起舞、小酌赏景。据统计,截至7月17日,《知音号》累计演出1444场,几乎场场满客,综合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
近期,热播剧《梦华录》的取景地襄阳唐城的夜经济同样被“惹火”。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7月1日恢复夜游之后,短短6天营收就达到了上个月的68%左右。朱雀廊、东西市、全景舞台……灯光映射下的唐城美轮美奂。走在街上,轻纱遮面的演员频频挥手致意;购买一份“果子”,品味国潮糕点的精巧雅致;观看《梦回大唐》情景剧,与演员现场互动……在“夜唐城”,花费100元的夜场门票,游客们就可以沉浸式体验唐代盛世之风。
在沉浸式夜游的场景营造上,各大景区都颇费心思。唐城被打造成光线明亮的“不夜城”,为游客拍照“打卡”创造了条件;知音号不仅有复古风格的内部陈设,冷气供应也十分充足。
选择沉浸式夜游的游客中,女性消费者占据主力地位,“母女游”“闺蜜游”处处可见。
“知音号”上,六成以上是女性消费者:穿着民国服饰的母女三人通过现场主持的话筒相互告白;三位大学女同学在毕业多年后相约再登知音号;广东游客小周女士和小陈是大学室友,相约趁着大二暑假到武汉旅游,她们还选择了知音号的服装租赁服务,各花30元租了旗袍和头饰,希望拍照时“更贴合场景,更好看。”
在唐城景区也有不少女性游客选择换上古装,聘请专业摄影师一路跟拍,留下倩影。湖南游客刘女士在景区附近一家古衣坊花120元租了一套红色汉服,店家还“包圆”了她的发型和妆面。观看完情景剧表演后她表示:“穿着汉服看表演,仿佛自己也成了剧中人。”
业内人士透露,具有代入感和互动性的沉浸式消费体验涉及妆造体验、情景互动、打卡拍照等多个环节,更容易受到女性群体的青睐。目前,沉浸式体验几乎覆盖了文旅新兴消费的所有领域,正成为文旅产业的“下一个风口”。
湖北省推出灯光秀演出、露营、游轮等夜间项目,点亮旅游“夜经济”,打造旅游新业态,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将游客消费场景与体验场景高度结合,提高游客体验感,拉动夜间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