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呆momoko据说在北京和西安坐公交,随便找一站下都有古迹可以看,侧面说明北京与西安的景区数量、类型和稀缺度都不相上下。
但是从游记中可以看出,西安门票部分的花费是北京的两倍有余,西安景区消费总额更是高出北京近五百。四个游客来西安旅游,仅门票钱就需要两千多,景区消费要占整个旅游花销的近20%,而北京景区消费占一次旅游花销的8%。当然北京的物价水平高于西安,但是据统计陕西至少有21个3A级景区门票高于故宫。
与西安相比,去杭州更倾向于休闲度假,而不是完全依靠景区。相应的,游客花在门票上的钱就少了很多,不到西安门票的三分之一。杭州的旅游正在向常态化转变,出现了“忠实游客”的概念,有人会在闲暇之时去杭州小住几天。而大多数人来西安,去景点打圈卡就可以回了,了少数的汉唐历史迷或文博爱好者之外,“回头游客”就比不得杭州了。
数据表明,截至今年三月,全国249家5A级景区的门票均价为104元,其中31.32%的景区门票超过126元,而陕西5A级景区门票均价为128元,有大部分的景区门票价格在全国前列。
数据表明,全国范围内5A级景区门票价格在50至99元区间的数量最多,其次是150至199元的区间。
而陕西的5A级景区门票价格有一半是在100至149元的区间中,其次是150至199元的区间。陕西5A级景区门票价格远高全国平均水平。陕西省4A级景区门票超过100元的景区就有14个。
有报告指出,“早在2005年就有学者做过统计,发现中国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的门票价格相当于人均GDP的1%,而美国为0.05% ,加拿大为0.02%,韩国为0.01%,日本的占比更是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这么算下来中国相对门票水平是国外的数倍,而陕西门票之贵也是国内“翘楚”。
国家统计局发布2017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表明,“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4620元,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其中全年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5374元,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238元。” 以上文西安游记数据为例,570元的门票支出占2017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的3%以及全年人均消费支出的3%,是人均食品烟酒消费的10.6%,更占据人均衣着消费的近一半。
以人均工资性收入为例计算,工作半个月才能逛西安五个景点,用门票的价格对比全国人均收入和支出,来陕西西安旅游一趟的门票钱,显得有点沉重。
城墙、兵马俑是中国古代传承下来的宝贵资源,属于公共资源的范畴,而且每年的国家财政预算中都有一部分用作文化支出,在全年人均工资收入不到一万五的情况下,景区何以收得逾百元的门票,动辄还要涨价?
支持收门票的理论认为,首先门票收入是对景区进行管理和维护的重要资金来源,其次景区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和排他性,有一人享受就有一人被拒之门外,因此除了国家补贴外,享受旅游资源的人也应分摊一部分,而不是将管理维护费用均摊给全部纳税人。
第一,大部分公共资源直接面对个体,势必造成“公地悲剧”,珍贵的人文资源,例如博物馆、遗迹完全面向公众开放时极有可能被破坏殆尽。
第二,相比政府直接管理,很多例子表明企业在项目管理方面更为擅长。在利润的驱动下,企业对于小规模的开发热情更高。以及行业内成熟的景区管理企业,在游客服务、设备定期维护方面更为专业。因此,除了国家补贴,游客也需要让渡一些利益给经营管理企业,即通过购买门票的方式付出管理费用。
曾几何时,景区表示出于对景区的保护,需要通过涨价来限流。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西安市共接待游客1014.56万人次,同比增长69.05%,旅游业总收入45.05亿元,同比增长139.12%。
据统计,仅“五一”小长假首日,华山景区共接待购票登山游客23150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77.81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和5%;
门票很贵,但游客数量还是在增长,这与景区曾宣称的限流背道而驰,伴随着这种火热的气氛,各景点的门票收入也水涨船高……
中国人讲究“穷家富路”,平时抠搜一点,出去旅游的时候该花还是要花,门票涨的几十块又怎么能起到限流的作用呢?而几十块乘以巨大的人流量,给景区和管理机构带来的又是什么?
巷议大数据系统对海量游客评论进行分析发现,真正让来陕游客无法接受的,不是高昂的票价,而是票价中包含了太多的盈利成分,而用于改善游览体验的部分少之又少,景区经营颇有投机的意味,提高门票价格时讲究市场决定价格,当问及服务水平时却拿出国字头的样子。
高价游览本应属于大众的公共资源,接受聊胜于无甚至粗暴的游客服务,忍受人头攒动的旅游环境,着实让人愤懑,游客说“收着不该收的钱,不干该干的事。”
同时,通过提高票价限流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如果这一方式有效,就意味着享受公共资源的权利被圈定给了付得起高票价的有钱人。但事实是,再贵的票价也没有起到限制游客数量的作用,那句话怎么说,“来都来了”。景区说要通过提高票价来限流最终都会食言,我们只能看到某个假期景区收入又同比增长XX%。
2017年陕西出现了“全域旅游元年”的说法,梳理这一年的重点节点可以发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动作不少,从下发文件到促成旅游节会,交通部门从高速公路规划开始配合全域旅游,林业部门重点推动“林业+旅游”,不少媒体工作者也深度参与其中……总的来说是相当到位,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与同期相比都有所增长。但陕西离真正的全域旅游,道阻且长。全域旅游的最后一百米,或在于游客意识。
杭州西湖自2002年就免除了门票,今天的西湖与杭州这座城水乳交融,想起当日被一堵墙圈起来的西湖显得分外怪异。开放西湖客观上带来的收益也不可小觑,在这十余年间,西湖错过了每年2000万的门票收入,但是整个杭州的旅游收入在2011就比之前翻了四倍。
西湖之所以可以开放,以及开放西湖能给杭州旅游带来这么大的效益,主要考虑到西湖占地面积足够大,有充裕的空间吸引游客在周边食宿消费。
陕西的5A景区中也有森林公园、大峡谷、大型山岳,但有多少人会选择在这里生活三两日呢?除了门票和矿泉水外,游客可曾在这里多花过一分钱?
陕西的大多数景区仍然未能有效的把游客留下来,未能让游客为旅游的增值服务买单。对于不少游客来说,进了景区就只花门票钱,就这门票钱还觉得花的不值。而长期以来,景区对此无动于衷。其实不仅游客会吐槽景区,景区对陕西游客现状也有着清醒的的认识。游客有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经济能力为度假买单?度假的意识在陕西有没有普及?不挣门票钱,就需要大力投入基础建设或文化产业,回报率还不甚明朗的情况下开始尝试摸索并不容易。相比之下,还是门票钱好挣。
陕西景点门票贵、服务意识没跟上不是新鲜线年才喊出的口号,我们不妨再等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