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民热评:防范假借慈善名义诈骗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12/22 11:08:59 | 【字体:小 大】 |
交警被打死慈善事业是惠及社会大众的事业,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道德实践。12月18日,公安部刑事侦查局、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司联合发布风险提示,以案例介绍了不法分子假借慈善名义实施诈骗的具体方式,并通过解释法律法规,向广大群众进行慈善领域反诈宣传。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等法律法规的规范和保障下,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全国共登记认定慈善组织超过1.5万家,是五年前的3倍;全国累计备案慈善信托2062单,是五年前的15倍;民政部指定的29家互联网公开募捐服务平台累计为慈善组织发布公开募捐信息超过17万条,募集资金超过500亿元。“人人公益、指尖公益、随手公益” “互联网+慈善”等不断创新的公益慈善形式让慈善事业日渐融入日常生活。
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以“伪善”面目,利用互联网隐蔽性强、扩散范围广、资金转移快、打击难度大等特点,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实施诈骗。他们有的通过仿制网站、APP等平台虚构政策文件、假冒客服或群友实施诈骗,有的假借“捐赠返现”“捐赠返利”“配捐”“投流”“公益理财”等名义诱惑群众,这些不法行为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损害了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和慈善事业的形象,应予以坚决抵制和严厉打击。
近年来,各地民政部门不断加强慈善组织检查和执法工作,配合有关部门依法严厉打击,以规范管理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同时通过广泛开展“中华慈善日”主题宣传、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等活动,进一步巩固发展崇德向善、依法兴善的良好局面。
应该看到,在维护慈善事业“清朗”环境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面对隐蔽的风险,人民群众的每一次警觉、每一次审慎选择、每一次积极行动,都是对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持。一方面,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等诱惑;另一方面则是要认识一些假冒伪造技术和手段,提高辨别能力;再者是要加强信息核查,在捐赠前可通过“慈善中国”平台查询募捐信息,在点击网络链接时注意核实相关信息,发现不法行为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慈善组织也需要承担好自身的责任,确保捐赠的透明性和公开性。
慈心润万物,善举暖人间。社会各方共同携手,精心培育慈善事业“土壤”,用好“互联网+慈善”优势,让需要援助的群体能够通过公益慈善事业获得支持,让每一份善意和爱心都能在阳光下充分“绽放”。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
公益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个公益: 免费看黄的appV 下一个公益: 没有了 |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