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巴斯fe40102012年、2014年,爱心市民杨一林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这是全省唯一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案例,同时也是中华骨髓库涉德国捐献的首例。
2023年1月12日,厦金“小三通”客运航线复航。图为近三年来首例厦金红十字组织通过厦金航线“红十字生命救护绿色通道”护送患病台胞返乡治疗。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卫琳 本版图/市红十字会 提供)昨日,厦门市红十字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大会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选举产生厦门市红十字会第十一届理事会以及监事会。这是厦门市红十字会首次成立监事会,开启厦门红十字事业发展新篇章。
人道光辉,闪耀鹭岛。长期以来,市红十字会紧紧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聚焦主责主业,依法履职尽责,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导向,持续深化“人道服务”品牌建设,积极参与应急救援救助、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振兴发展等各项工作。市红十字会第十届理事会履职期间,市红十字会获评“全国红十字会系统先进集体”,多项核心业务工作受到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省红十字会通报表扬,充分发挥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以此次换届为新起点,市红十字会将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群团工作重要论述和红十字事业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进一步履行好守护生命与健康的职责,不断拓展人道服务领域,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红十字力量。
市红十字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全市红十字会系统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面加强党对红十字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着力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
2020年,市红十字会率先在全省九个设区市出台改革方案,推动市、区红十字会改革,加强阵地建设,推进红十字会建在基层、服务延伸至群众身边。
在湖里区村里社区,有一个集工作会议、应急救护培训、日常急救知识宣传、应急物资储备、志愿者活动五大功能为一体的“红十字之家”。以此为阵地,村里社区红十字会积极招募热心红十字服务的居民,在助老、扶幼、医疗、应急救护领域建立起4支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惠及居民群众上万人次,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表彰为“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
目前,全市共有这样的基层红十字组织906个,实现城乡社区红十字会全覆盖。这些基层组织充分发挥了宣传普及红十字知识、开展红十字志愿服务、人道主义救助、应急救护培训、“三献”(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宣传动员等重要作用,打通了红十字会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红十字会会员和志愿者是开展红十字工作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市红十字会通过建强基层组织,广泛吸纳、发展壮大红十字会会员、志愿者队伍,积极融入城乡社区治理。
全市现有红十字团体会员141个,会员13.54万人;红十字志愿者组织225个,红十字注册志愿者4652人。他们活跃在城乡社区,为群众提供救护普及、应急救援、造血干细胞和遗体器官捐献服务等特色红十字志愿服务,深受群众好评。
市红十字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不变,把服务民生、情系群众作为工作指向,不断完善红十字人道救助体系,提升人道救助能力水平,精准救助社会,为党和政府排忧解难。
市红十字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全市各级红十字会累计募集社会捐赠款物超过5亿元,携手爱心单位设立“红十字人道救心专项基金”“红十字光明专项基金”等专项基金38个,为困难群众生命救助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
每年春节前夕,市红十字会举办“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慰问困难群众;“六一”前夕,举办“六一爱心格子”活动,关爱困难学子;实施“红十字大病救助”项目,救助困难患者;开展“爱心小书包”项目,为我市部分农村小学和来厦务工人员子女较多的小学提供课外阅读书籍……一系列人道品牌项目常年开展,累计救助困难群众10万余人次,在全市营造了奉献爱心、扶危济困的浓厚氛围。
近年来,市红十字会充分发挥市红十字基金会的作用,不断创新人道资源动员方式,自建网络筹资系统,搭乘腾讯乐捐、淘宝公益等互联网公益平台,坚持运用项目筹资、联合筹资、网络筹资等方式,推动传统募捐手段向现代募捐方式转型,进一步汇聚人道救助力量,助力保障改善民生。
驰援八方,爱不止步。市红十字会还向甘肃、宁夏、新疆、西藏、四川等省(自治区)调拨价值6300余万元的物资和2200余万元爱心善款,援助当地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助力脱贫攻坚。
以保护人的生命健康为宗旨,市红十字会持续打造“救在身边”品牌,大力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促进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在全社会普及推广。
近年来,市红十字会按照 “1+6+X”培训基地建设规划,持续强化市红十字救护培训中心统筹管理职能,推动六区红十字会全部建成培训基地,社会力量新建救护培训点8个,初步形成覆盖全市的应急救护培训普及网络。积极开展应急救护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活动,深入实施“家家有个急救员”项目,累计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公益培训1.4万余场、120万余人受益。
织密生命保障网络,市红十字会联合多部门共同推动公共场所AED(自动体外除颤仪)配置。截至目前,已在全市配置超1300台AED,切实提升了社会急救能力。
2023年7月6日,厦门地铁2号线吕厝站内,一名乘客突发疾病晕倒,心跳骤停失去意识。危急时刻,站台工作人员为乘客做心肺复苏,并迅速使用红十字会设置在站内的AED设备进行急救,使乘客恢复自主心跳和意识,脱离生命危险。
今年年初,市红十字会推动成立红十字外卖骑士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推进应急救护培训向新群体、新领域延伸,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打造群众身边的“流动救护员”。
从推广普及应急救护培训入手,我市不断强化红十字会群众性应急救援力量。近年来,市红十字会与市应急管理局建立常态化备灾救灾联动机制,提升红十字备灾救灾中心建设水平,成立厦门市红十字应急救援救护队,主动融入政府应急救援大局,助力守护厦门平安。
参与推动无偿献血、遗体和人体器官(组织)捐献,参与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是红十字会的法定职责。近年来,市红十字会“三献”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前列。大力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动员工作,社会知晓率不断提升;协调推动中华骨髓库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设立全省唯一设区市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点,做好造血干细胞采集捐献服务,捐献事业蓬勃发展。
今年以来,在短短三个月时间里,我市已有李开源、雷楠两名志愿者为帮助他人无私捐献造血干细胞。全市现有4万余人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137人次实现捐献,占全省三分之一以上。厦门还代表中华骨髓库首次向泰国、德国、菲律宾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完成3例国际生命救助。
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组织)的大爱故事也在厦门不断涌现。市红十字会深化与医疗机构联动合作,推动我市登记人体器官自愿捐献者从寥寥数百人发展到2.6万余人,实现捐献570例,帮助500余名危重症患者重获新生,千余名眼疾患者恢复光明,为促进医学科学事业发展和我市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市红十字会积极推动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优待条款列入新修订实施的《厦门经济特区无偿献血条例》,提升改造遗体与器官捐献纪念园等纪念场馆,每年组织集体缅怀活动,呼吁社会各界更加重视、关心帮助“三献”志愿者及其家庭,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开展两岸红十字交流服务,是我市红十字工作的一大亮点。近年来,市红十字会积极发挥地缘优势,不断加强与金门红十字组织交流合作,深入开展人道救援工作。
今年春节前夕,两岸红十字携手,顺利护送两名患病台胞返回台湾。其中,台胞陈先生赴大陆寻亲旅游期间,突发身体不适,被送医治疗,远在台湾的亲属焦急万分。台胞吴先生长期在大陆经商,今年1月因病入院。临近春节,归乡心切,他们的亲属不约而同地联系到两岸红十字组织寻求帮助。市红十字会立即协调有关部门为其办理相关手续,帮助他们便捷地通过厦金航线“红十字生命救护绿色通道”回到台湾。
在开展查人转信等服务的基础上,两岸红十字组织已通过厦金航线“红十字生命救护绿色通道”护送、服务365名患病台胞返台治疗,在助力厦门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市红十字会每年参加和保障海峡两岸红十字博爱论坛,聚焦新时代两岸红十字人的共同责任和使命,扩大交流,分享经验,促进两岸红十字组织在救灾救助、志愿服务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广泛开展两岸红十字青少年夏令营、水域安全培训、救援演练等活动,用真情架起两岸交流融合的桥梁,积极传承红十字精神,推动红十字事业发展。
1.深化组织改革和建设,进一步改进治理结构,完善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制度,依法设立监事会;建立健全监事会规则、监督检查、事项报告等制度,形成理事会决策、执委会执行、监事会监督的治理结构。
2.加强街(镇)、社区(村)、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等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按专业分领域建立志愿服务队,发展壮大会员、志愿者队伍,加强会员、志愿者培训,强化激励、管理、服务等工作,充分发挥会员、志愿者在红十字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总结推广市红十字生命教育体验馆(思明馆)建设经验,力争实现全市6个区全覆盖。
3.以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为契机,以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应急救护师资和救护员队伍为骨干,以易发伤害行业、领域和公共场所为重点,以应急救护服务阵地建设为依托,深入实施“家家有个急救员”行动,有效提升公众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程度,力争实现取得应急救护培训证书人数占常住人口比例达到4%。
4.吸纳整合社会资源,进一步做好社会培训机构认证和规范化管理工作,建设好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点。拓展面向新就业形态群体、高危行业等的救护培训,打造航空、轨道交通、骑手红十字救护员队伍,动员更多社会群体参加应急救护救援工作。
5.进一步强化市红十字备灾救灾中心建设,加强基层备灾救灾物资存储点规范化管理;培育壮大应急救援队伍,大力开展应急救援专业培训与实战演练,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6.动员社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设立慈善信托基金、公益基金,运用好互联网发动筹资活动,不断壮大人道救助实力。面向城乡困难群体,持续组织“红十字博爱送万家”“红十字博爱超市”“红十字大病救助”“红十字健康天使系列救助行动”等帮扶活动,锻造红十字人道救助系列品牌。
7.聚焦关爱生命健康,积极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无偿献血、人体器官与遗体捐献宣传动员工作,着力培育“爱心相髓”“生命接力”品牌,不断提高工作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感召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奉献爱心、挽救生命的事业。
8.动员会员、志愿者、救护员、讲师等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传播好红十字精神,不断完善红十字人道资源动员体系;针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新就业形态群体规模壮大等新课题,积极探索做大做强服务社会民生工作。
9.加强与国际红十字组织和其他国家红十字会交流合作,积极参与红十字与“一带一路”同行计划,探索推动建设红十字对外交流平台。持续做好厦金航线“红十字生命救护绿色通道”等对台服务交流工作,探索动员在厦台胞红十字志愿者参与相关活动,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发挥独特作用。
|